昨天上午,他坐在沙发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正常情况下,在这种状态下会掏出手机看看微信朋友圈,看看“即可”,或者看一看微博,但昨天,他没有这么做。
他稍微静坐了一会儿,没有做任何事情,然后起身脱掉外套,把以前的书包洗了一下,然后把要洗的衣服也洗完了。同时,还把房间打扫了一遍,到了下午还将地拖了一遍。
事情做完之后,心情挺爽的。
洗书包的事情已经很久了,因为平时很少用,所以也懒得去洗,即使有遇到要出差使用的时候,到了眼前感觉没有时间了,洗了可能没法干,这样也就算了。久而久之,书包里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洗过,昨天终于把给洗了。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一件事情,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可能是因为事情本身不着急,可能是自己有把握在最后时间完成,可能是自己不太喜欢做,也可能是因为事情本身就不重要,还有可能是你仅仅只把它变成了一种习惯。
克服拖延症的办法有非常多,其实,不同的原因应该要寻求不同的方法,有些情况就不要理会,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对你不重要,拖延也无所谓,还能够让你腾出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只不过,拖延带来的焦虑和愧疚,会影响你的情绪和身体,如果遇到了,就需要尝试解决了,要么放下,要么就像他一样,立即去搞定事情。
通过这样一次经历,感觉克服拖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即去做”。当然也存在一些辅助原因例如,有空闲,也有必要去完成,还要有一个很强的意识。虽然这个道理很早就懂了,但只有一次次亲自实践之后带来的感触是最为深刻的。相信后面还有拖延的事情发生,也相信还有类似的经历发生,最终让自己在一个相对“不拖延”、一个“行动派”的状态下前行。
“3,2,1,停!”你有没有拖延的习惯,你是怎样应对的?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