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表现是不同的,同样是迟到,有的人和别人见面经常性迟到,有的人迟到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这背后的原因是是什么呢?今天我来写写作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提到的两种思维模式。
有专家认为人的想法和表现是先天决定的,包括人的大脑结构和基因;而有人认为人的想法和表现是由人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导致的,其中最有名的支持者竟然是智商测试的发明者,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智商测试不就是认为人的智商是可以被测量,也就是固定的嘛,怎么它的创立者却认为人是可以被改变的?
原来它的创立者认为智商是可以被测试,但不代表智商是固定的,它只代表了测试者在测试时候的智商,测试者通过学习智商是可以改变的。
那么以上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呢?如果你非要非此即彼,那你就掉入了非得二选一的陷阱,如今大部分专家认为,人的想法和表现是先天和后天环境相互协作的结果,先天需要环境的帮助才能更好地运作。
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东西,后天的生长环境我们有可能改变,而最能被我们所掌控的是思维模式,作者20年来的研究显示,有两种思维模式会对人产生影响。
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你的能力是先天的,是无法改变的;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你的能力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锻炼获得。
首先说说思维模式对于你生活的影响。作者20年的研究显示:你采用哪一种思维模式会对你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会使他急于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如有普通智力水平的人会努力证明自己表现正常,所以他会极力避免做让自己看上去能力不足的事情。
与固定型思维不同,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人的潜能是未知的,即人经过多年奋斗后能取得什么成就是未知的。作者提到了一些名人,比如达尔文——进化论的创始人,和托尔斯泰——巨著《战争与和平》的作者,作者说他们小时候很普通,成绩都不好,但最终还是成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成长型思维会让你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而非证明自己;你会去改变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掩饰自己的不足;你会找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朋友或搭档,而不是找那些只能保护你自尊心的人;你会去做可以提升自己而不是屡试不爽的事。
两种思维模式除了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你如何看待自己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评估得很准确,背后的原因也可以理解,因为你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必须要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
而固定型思维对自己的能力评估非好即坏,所以评估结果往往失真,要么夸大自己的能力,要么贬低自己的能力。
《非凡大脑》一书总结出杰出的个人有着“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这个观点我很认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学得好,哪些知识点学得不好,他们会把时间放在解决自己学习不好的知识点上,而不是浪费时间在自己已经会了的知识点上。
另外这两种思维模式还会影响你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成功就是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而失败则是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比赛、被拒绝、被炒鱿鱼等。
固定型思维认为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要天赋,因为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不需要努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成功是去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而失败则是自身没有成长,没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关于《终身成长》的两种思维模式就讲到这,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判断出自己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吗?下一篇文章将会解读这本书的第三和第四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