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瓦尔登湖畔的豆田和新闻
读过《瓦尔登湖》的大多数读者都认为,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境界,湖畔造田,独自耕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概说的就是这样了。看着他独自寄情于山水之间,倒让我想起苏轼在《赤壁赋》里的描写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虽然这里是苏轼携友共游赤壁感时伤怀,但是与梭罗这与大自然称兄道弟,以天地为盖,与鱼鸟为邻的栖居生活想比,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梭罗只讲给我们两个东西,豆田与新闻。起先读来只觉索然无味,豆田?这有什么好描写的,带着味同嚼蜡的疑惑,越往下读,越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胸无点墨。首先我们该知道的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梭罗除了是一个写出了《瓦尔登湖》这样畅销百年的世界自然主义文学经典名著的作家,同时他更是一个充满哲学智慧的自然主义者。当我将今天的章节读到第三遍时,我才醒悟,梭罗笔下的豆田不是豆田,新闻也不是新闻。
豆田是遵守自然生长规律的普通的植物,可是经梭罗“点石成金”,这片豆田摇身一变,长成了与我们一般无二的人类,这个名叫“豆田”的人生活在良莠不齐的病态土地里,为了能让他健康无碍的活下去,而不停的铲除阻挡他成活的无辜生物,这样看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仿佛是不容置疑的,可是仔细想来,同样是存在在自然里的生物,仅仅因为他阻挡别人的路就要被拦腰斩断,遗失荒野吗?破坏其本该存活的规律,这或许也是对自然的对所有人的不公平吧。
梭罗说,新闻?狗屁!相比较新闻,更重要的是去了解那些永不过时的东西。每天新浪推送的时效新闻里,多半都是些速食消息,许多更是长篇读下来,不知所云,十分钟后,这些搁浅的新闻就被下一批“新浪”拍在沙滩上,成了明日黄花。而那些永不过时的东西,往往历久弥新。八十年前的今天,十二月十三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四十多天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万生灵惨遭杀戮,为悼念逝者,铭记历史,十二月十三日特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午间浏览了网页上推送的八十年前摄影师冒死拍下的真实的杀戮场面,手段残忍到令人窒息,糟践女性,生擒活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丑恶的刽子手夺走。无论是八十年,还是一百年,这样的耻辱,这样沉重的历史,是永远无法被人们忘怀的。
给历史鞠一躬,为梭罗鞠一躬,所有值得被欣赏的东西,都是值得被敬畏的。
所有值得被欣赏的,都值得被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