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很讨厌吃苦瓜,后来慢慢接受了它带给我的苦味,那味道有一种淡淡的苦涩,是需要岁月沉淀之后方能品尝出来的味道。
世间的苦事大抵也是如此,人人都喜欢好事连连,可生活是一锅五味杂陈的浓汤,我们不可能期许每一次喝到的都是甜甜的糖水。
最近很喜欢“我记得”这首歌
“时空是个圆圈,不管直行或者转弯,我们都会相见”
因果相循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
人来世间走一遭,抖一抖手里摊开的日历本,在无数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和许许多多的人擦肩而过,又与许许多多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我们亏欠别人的,他日来世我们也是得如数奉还自己欠过的余债,有时想想,或许当时未能完成的心愿抑或是苦而不得的遗憾都会在某个时刻,会得到圆满的补偿。我能做的,便是将希望的种子插满每一寸心田,期待来日会开出盛放的花朵。待到那时,苦瓜再苦,我也可以尝出甘甜之味吧。
自古以来中国的隐士们都喜欢落居于终南山上禅修悟道。春秋时期的老子便是在终南山上写成的道德经,我开始羡艳这种寄情于山水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怡情自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谁能不爱呢?日子过久了,反而对糖衣炮弹的生活感到本能的恐惧,或者是刻在基因里的不安感搅动着我心里每一根思弦,世事无常,潜意识里反复提醒着我:得到便是失去的开始,于是我总是回避着喧闹,我知道我的愚笨并不足以支撑我在交际里做个八面玲珑的小能人,我也不想把时间花费在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我更享受当下去追寻自己心宁的安逸,人总要对自己的喜欢负责,我感谢上帝赐予我一颗晶莹剔透的心,透过它,我可以窥见方寸之间细腻的美好,我向往做个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在名川大山前可激情畅言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在碰见难能的知己时,心心相惜之情油然而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他人为琐事烦心之时,我可以自言自语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事实上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
心无所住,越简单越容易感到快乐,倘若把希望寄于人心,反而越是容易空欢喜一场,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想来这种心态才是最稳妥的,他人有他人的因果,缘尽于了,我们前世种的因支撑不了我们今世想得到的善果,放开即是拥有,除了臣服于因果,似乎别无他择,我开始在自己的修行道场上,默默耕作我的种子—善因,就像我开始承认“我所经历的一切不一定是个坏事”这个事实,我开始尝试接受苦瓜,我寻着它的苦涩去回味当下的甘甜。
人的心识是没有男女之别的,所有的性别标签不过受制于世俗和体能的牵制,让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了模糊之感,马斯洛在需求理论里标识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也就是温饱,在满足了果腹的需求后,人们便开始关注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欲望,我们拥有觉知的能力,却成天放逸自己耽于享乐和忧心于琐事之间,把自己搞得劳心劳力。其实许多想不通的事情,古人早已用他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心即理”学中,王阳明告诉外界不过是心之所象。倘若我们能做到心明澄净,那心自然不为外界所动。六祖慧能法师也曾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倘若我我们可从觉识中挣脱出来,回归本我,那很多事情自然也就看开了。
人们在看自己的时候会产生认知的偏差,看别人的时候亦是如此,小说《局外人》里的莫尔索,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落泪而被公众指控为没有良知的杀手,说实话,外界对于“良知”的道德标准捧得实属过高,高到我们误以为我们看见的便是真正的对方。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人是没有选择的权利,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是因果所决定的,有的人在阴沟里仍能仰望星空,有的人道貌岸然放纵摆烂空耗一世的光阴,你总不能通过外界去断定他人的性格,甚至去要求他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都需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能做的往往只能是“微笑祝福”。其实这种态度也不是冷漠,只是我明白,我们连自己都弄不懂自己的心,又谈何能干涉他人的因果呢?想通了,你自是不会如红楼梦里写的那般“无故寻愁觅恨”,减少对外界的希求心,才能慢慢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何况世间无无价的东西从来都是不必苦苦寻觅求得的,静待一滴水落的瞬间,这刹那的宁静也值得细赏品味。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书的时候,光顾着背诵,从未仔细思考古文的背后的逻辑道理,而今从头读起,真的是欣喜万分,书中真的是有黄金屋。光阴稍纵即逝,唯有心净才生贤德,恬淡寡欲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古时候的士子只知道读书,但脑袋里装的都是大大的智慧,做人呀,别顾着往前(钱)看,往后瞧,挖古下贤人的智慧,向上望,常记举头三尺有神明。
时间是有苦性的,众生皆苦,贵在自渡,人人都想求佛,岂知求佛便是求己。
也不知从哪时起,我开始体悟到半生瓜的真谛。我开始体悟用它的余甘来彰显险恶的苦楚。
就如歌词里所写的那样: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
当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
珍惜淡定的心境 苦过后更加清
万般过去亦无味但有领会留下
今天先记得听过人说这叫半生瓜
那意味着它的美年轻不会洞察吗
到大悟大彻将一切都升华 这一秒坐拥晚霞
我共你觉得苦也不太差”
那些魂牵梦萦的苦楚,在黑夜熬出浓浆的静谧,最终都会化为春水,酿成甘茶,一饮而尽,待来年熙光氤氲成绵长柔软的光圈,方能了之那盘苦瓜里的余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