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社交类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解读版

社交类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解读版

作者: 咖啡如如 | 来源:发表于2017-03-04 12:20 被阅读263次

今天解读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主持人蔡康永写的书,他主持的节目中被人们熟知的就是和小S搭档的《康熙来了》。

社交类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解读版

蔡康永在这本书里做了一个特别好的比喻:

他把书比作练咏春拳的人面前的那个木桩,

如果你看的是和爱情有关的书,你就是在演练爱情;

如果你看的是和思想有关的书,你就是在演练思想;

那么,看他的这本《说话之道》,就是在演练说话。

那么,究竟说话这门“技术”该如何演练呢?

这里面又有哪些和别人相处的的小技巧呢?

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怎么说。

一、说话的基本礼仪

1、电话的基本礼仪。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特别容易一上来就哒哒哒,把自己想要讲的话全说完,不管对方是否方便。

这样的说话方式在营销电话里也很常见,所以,就不要怪对方粗鲁的直接挂掉电话。

基本的电话礼仪呢,就是在对方接起电话时,先加一句“请问,现在方便讲电话吗?”

最起码表示对别人时间的尊重,得到允许之后再开始说。

如果遇到一些需要对方记录的信息,比如药名,地址,参会日期等,就要告诉对方,你稍后会发信息到微信或者手机短信。

总之呢,是对方方便保存查看的方式,而不要在电话里说。

2、接别人的名片的时候,把对方的名字念出来,以示郑重对待。

当别人跟你交换名片时,双手接过名片之后,把对方的名字出声读一遍。

对方会有一种被郑重对待的感受。

3、介绍双方认识的时候,除了名字之外,再加一句简短的介绍词。

当你是介绍人的角色,需要介绍双方认识的时候,不要只介绍双方的姓名。

多加一两句简短的介绍,别人就能迅速找到话题,建立熟悉感。

比如:XXX,他(她)可是一位健身达人哦。

或者XXX,他(她)的公司离你很近哦。

4、跟别人致谢的时候,多说一句谢的原因。

向人致谢的时候,只是一直说谢谢,那么就不是一句走心的谢谢。

如果你能训练自己在说感谢的时候,多加一句感谢的理由,那就是一句特别有力量的致谢语。

比如:真的是要感谢你,不是因为你的帮忙,我可能..........

所以,当你要感谢对方的时候,训练自己加上一句感谢的理由,这样对方也能感受到致谢的力量和诚恳的态度。

二、和别人聊天从哪开始

1、如果你不知道该聊什么的时候,就聊吃的。

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多经历可以拿出来分享。

比起旅行,时尚和其它话题都容易聊。

大部分人都不会拒绝聊吃的,如果聊的尽兴,直接和对方去餐厅吃一顿,还可以增进感情。

所以,当你和别人开始一段话题聊天的时候,实在不知道对方的喜好,不妨从吃的开始聊起。

2、 聊天用三大题型,填空题(+是非题),申论题,问答题。

比如:你去过xxx吗?你的职业是——。

这一类就是是非题,填空题的类型,很容易聊不下去。

比如:你觉得xxx观点是对的吗?

这一类就需要对方来论述,如果选对了人,能听到的他的观点,会很有趣,但如果选错了人,也许还会出现意见分歧。

还一种题型就是问答题。

比如:你喜欢吃哪种火锅?你想去哪里玩?

这种类型的题目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答。

正巧是对方感兴趣的领域,还能给你没听过的答案。

3、如果你遇到了贵人,想要让贵人记住你:可以试一些地雷型话题。

这种方式有点冒险,也要看你的个性和对方的个性以及当时的氛围。

但是试一下他的反应,也许话题就此展开。

如果对方没有什么反应,不想就此多聊,不妨多观察一些细节,从他(她)在意的细节入手。

比如:贵人身上穿的是某个设计师的小众品牌,设计师的名字恰好你也知道。

比如他用的大牌是第几代的限量款等。

那只要你讲出这些细节,你们的谈话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所以,如果你确定会在某个聚会,场合下遇到你想见到的人,不妨多关注一下他(她)在社交平台,网络上发的内容和生活细节。

对方越是费心的地方,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

三、职场上,好好说话有哪些技巧

1、和上司说话,要让对方听得意犹未尽。

在职场上,我们都特别害怕跟领导汇报工作或者描述一件事,有些领导还会规定说你要讲一件事,把时间控制在几分钟之内。

这样的要求,无疑会让人更加地紧张。

作者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

比如上司规定你在8分钟之内讲完,那么你要把这个规定看做是一个钩子,如何在短的时间讲完之后让上司有更多的话想跟你说,想问一些问题或者进行深度沟通,那么你就是说话的高手。

如果你真的规规矩矩地把大量信息快速地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对方听的也会很乏味。

所以,当你准备和领导沟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要朝着“让对方听的意犹未尽”的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增进有效的沟通。

2、职场上,是八卦滋生的地方。既然绕不开,就要追求有品位的方式八卦。

专在别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是最没有品位的事。

所以别人要和你谈八卦,至少做到不要讲别人的坏话。

以此类推:

如果你交往了新的男(女)朋友,也要避免说前任的坏话。

如果你去了新公司,也要避免对现任老板说前任老板的坏话。

因为,对方只要是略有见识的人,都会对“说别人坏话”这件事感到不安,他们隐约可以预感到:有一天,你也会这样说他们。

3、当你自以为是的大呼小叫,最好冷静下来想一想,对方真的听不明白吗?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冲突矛盾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大呼小叫的去解决问题。

很多个性成熟,见过世面的人,当着我们的面,往往不愿意直接点破我们的无知或者错误,是怕我们会下不了台。

所以,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却似乎怎么也听不明白的时候,我们最好冷静下来,想一下以对方的历练或智商,是否真的会听不明白,还是其实不明白状况的是我们自己?

4、不要和他人诉苦。

我们身处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触到大量的琐碎信息,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和值得同情的事情早已把我们训练到很难对小的事情动情,特别是别人的痛苦,听起来有点冷漠,但尤其在职场里,这个世界更现实。

所以,不要和他人诉苦,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也使自己陷入到更加痛苦的悲情状态。

5、想要说清楚一件事要有标题和结论,确保对方能听懂你说的话。

开始说明一件事,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听懂你说的话。

最好在开始说明之前,就先简单表明你的立场,然后说明,最后下结论,做一个总结,确认对方听懂了你的表述。

6、当你想要说服别人,达成共识的时候,要寻找双方的共识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但通常仍留有被引导的空间。

通过一些练习和努力,是可以把对方一步一步引导到双方能达成共识的地方。

所以,当你要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可以先考考自己。

看自己能否举得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令对方听得懂。

反过来,当你听别人讲话,觉得抓不到他(她)的重点,或者感觉无法被说服时,你也可以请对方“举个例子”。

为了能够举出例子日常要多了解国际新闻,国家的税法,土地政策,教育制度等等的内容,这些都会成为大家沟通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例子。

四、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说话方法

1、拒绝别人的时候,尽量怪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要遇到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那就要学着去拒绝别人,学着说“不”。

如果直接告诉他(她)理由,可能会让对方下不来台。

那么,如果这个理由是你的不好,是你的责任,对方就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对方拉你去参加一个饭局,可是你不想去,就可以说:

我跟陌生人吃饭很放不开,会让大家扫兴,让你朋友失望的,以后有机会人多一点,一起去唱歌好了。

用这种责怪自己的方式,来拒绝别人,同时还能达到不伤和气的目的。

2、公开的演讲,发表评论,如何缓解紧张感。

把听众当成和自己一样的平常人。

去参加任何比赛,面对评审席上那一排看起来很威严的评审,如果太紧张,就看看他们的腰围,看看他们的皱纹。

一旦你把对方当大神,女神,男神,你就失去了平常心,就更容易紧张,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很难好好发挥。

所以,保持一个平常心,更利于你在公开场合讲话。

3、别人说话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打断?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可以被打断。

国际知名的演讲论坛TED大量提供各领域的杰出演讲,长度都定在十五分钟以内。

原因就是就是听别人讲话,注意力集中三分钟就开始吃力,坚持十五分钟算是很厉害了。

作者的习惯是,自己演讲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会和台下的人聊几句,问些问题,调查一些意见,这样大家比较有聊天的感觉,不会太像在教师听课。

学校上课,把每堂课定为五十分钟,对老师,学生都是很大的考验。

所以,只要打断的方式是礼貌的,态度是对所讲内容显露出兴趣的,讲的人会非常的高兴。

五、通过练习说话获得好人缘

1、练习说话从找一个“镜子”开始。

有两部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描述英国政坛大人物说话的故事。

一部是我在和《西部世界》相比,我更愿意看这部剧|电影音乐推荐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国王的演讲》讲的是说话严重口吃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对全国发表演讲的故事。

还有一部是《铁娘子》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从政生涯,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感,被要求受训把声音变低沉。

你看,对于一些重要位置的人要把好好说话,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正是因为没要求,所以才特别容易随心所欲。

如果你意识到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想要开始练习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的时候,不妨找一个“镜子”。

这里的镜子是作者在书开头做的一个比喻,可以是自己录音,也可以是听别人的意见。

那些听过你讲话、跟你聊过天的熟人不妨问问他们平常听你说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想让自己说得话变得重要且值钱,就要少说。

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每个人吃东西是有食量的,多了再好吃也不会觉得这个东西好。

说话也是一样的,话多了,不管你说得再有道理,别人也是听不进去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就是妈妈们都爱叨唠孩子,孩子越大,能听进去的越少。

所以,一开始就要跟孩子有一个“最高等级”的约定。

把那些真正严重的,一定要听进去的事,亲笔写成字条放在孩子书桌台灯的灯座上。

人们一般对手写且工整漂亮的字据都怀有敬畏感。

让孩子知道,以书写的方式出现的叮嘱是严重程度最高级。

但是用这种方式的次数,一个季度别超过一次。做多了,这个方法就没效了。

所以,如果你要跟别人讲清楚一件事,需要长篇大论的话,一开始就在脑子中把想法整理好,简明并且郑重的告知对方。

要记得:想让自己说得话变得重要且值钱,就要少说。

3、敢于自嘲,这是自信的人才做得到的事。

敢于自嘲的人都是特别有个人魅力的人。

嘲弄别人,会有人笑;嘲弄自己,也会有人笑,但却不会伤及无辜,不会令其他人受辱。

能够自嘲外表的企业家,是因为事业的成功给了他们自信;

能够自嘲体重过重的偶像,是因为已经拥有千万粉丝的肯定给了他们自信。

所以,想要打造个人魅力,有一个好的人缘,在别人嘲笑的时候,敢于自嘲。

4、开口说话时,训练自己把“我”字吞回去。

原因很简单,一直说“我.......”的人不但令人生厌,而且很土。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一个讨厌的人,同时还能维持个人的神秘感。

训练自己不要说“我.....”。

有很多人其实没那么有魅力,但他们懂得保持距离,保持未知,保持某个程度的神秘。

这就给了别人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而别人想象出来的你,一定比你真实的你丰富,多面,耐人寻味。

所以,训练自己把“我”字吞回去时,并不只是为了让你讨人喜欢,也能够你保持神秘感。

5、不要抢话,只要接话。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不抢话的好处:

书要好看,不会是以字多取胜,如果字多的书就好看,那么厚厚的字典应该是最好看了。

电影要好看,也不会是以长度取胜,有些电影太长,看得观众会感到很累。

说话也是一样,话多话少都可以,重要的是令听的人舒服。

聚会中有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时候,如果你懂得听,听到值得探究的话题,这时你一接话,就会令现场其他人精神一振,觉得你挑选出来的这个话题有意思。

5、控制音量。

声音太小,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失礼,显得你很没自信。

声音太大,也一样会让人觉得你很失礼,显得你连适当控制音量的能力都没有。

所以把握自己的声音大小,是日常练习说话能力的一个基本功。

6、增加说话的趣味度。

如果你的说话方式比较呆板乏味,那么得到的也会是呆板的反应。

如果你能把说话的方式加入一些有趣的字句,哪怕是多讲了几个字,就提供了很多别人对你的想象或推测。

这种说话方式,也能够得到有趣的反应。

最后,总结一下:

1、说话时要讲究基本礼仪的:比如电话礼仪,接名片,介绍双方认识以及致谢的礼仪。

2、和别人聊天,特别是不熟悉的陌生人可以从吃的开始聊,问一些开放式的问答题,如果遇到重要的人,从一些细节入手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职场上,和领导沟通,要在短时间内让对方意犹未尽,有继续沟通下去的欲望。

想要说服别人的时候,就要找到双方的共识点。

想要讲清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标题和结论。

4、还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拒绝别人的时候,要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

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只要是礼貌的态度且表现出对内容的兴趣,就可以适当地打断讲话,这样讲者也会非常高兴。

5、练习说话,也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克制自己少说,这样自己说得话变得重要且值钱。

开口说话时,训练自己把“我”字吞回去。这样你会更讨人喜欢,还能够你保持神秘感。还有就是,增加说话的趣味度。

归根到底,说话之道其实就是“对你好”。

因为我说得让你开心,你也会把我放在你心上。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交类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解读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ad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