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资讯 窦永超
对于零售业来说,变革常在,创新常在。“新零售”概念提出后,入局玩家之多,竞争势态之火,前所未有。
毋庸说,新零售之“火”其来有自。
一方面,传统电商发展进入中后期,流量吃紧,持续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线下实体店租金、人工成本飙升,生存状况堪忧。冰与火之间,AI风口大开,成为传统零售改革的驱动器。一场以算法为主导,去门店化、人工化,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新零售”革命,势在必行。
浙江雷纳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新零售赛道上的一员, 2018年2月6日,雷纳森正式发布无人智能货柜“犀牛盒子”,强势进入无人货柜市场。
据悉,这款智能货柜最低售价仅为6666元,兼具无人货架购买便捷及传统无人售货机高度防损的优势,定位是为新零售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软件、硬件服务的商业化应用设备,旨在为近景零售场景提供从商品识别、支付、上架管理、库存管理、云端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一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
不同于传统的自动售货柜,犀牛盒子采取AI图像识别技术,购物仅需3步:扫码开门、取货、自助扣款。购物过程可逆,最快3秒完成,不仅提高了用户消费体验,也大幅降低了当前无人零售的行业成本。
产品发布后不久,UR资讯独家专访了雷纳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兆立,聊了聊他对于无人零售这件事的看法以及犀牛盒子的“前世今生”。
| 新零售的三个趋势
做零售的人都知道,当前的实体零售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1.房租成本越来越高;2.人工成本越来越贵;3.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线上选择越来越多,线下客流不断减少。在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实体零售可谓夹缝求生。
“我们看到,实体零售盈利在加速下滑,日趋严峻的挑战倒逼着整个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我们对这个大的零售行业做了一个判断,认为‘线上化、无人化、去选址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谈到未来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丁兆立如是说道。
丁兆立表示,所谓线上化,我们看到,线上消费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过去十年时间里一直在提升,预计在未来也会继续维持上升态势;而谈到无人化,不论此前的自动贩卖机,还是去年下半年大火的无人货架,都是在人工成本飙升的形势下,对去人工化的对抗。至于去选址化,其实是在说本地化或者说近景化,指的是离消费者更近的场景。“为什么如今便利店比大卖场的生意要好,就是因为消费者在时间成本越来越贵的前提下,不愿意去到更远的地方买东西了。”丁兆立说。
正式基于这一判断,雷纳森开始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零售场景,开发出了犀牛盒子。
丁兆立如此定义新零售:
“在我看来,任何采取了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流程来为传统零售赋能,带来零售效率提升的业态,都可以被称之为广义的新零售。”
| 人工智能不是新零售
新零售的目标在于提升零售效率,带给消费者更美好的购物体验,这一切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换言之,脱离人工智能谈新零售没有意义。那么,人工智能是新零售吗?
丁兆立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和新零售画等号,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种为新零售赋能的工具。
“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想象成一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初级劳动者,他能辨认,计算,甚至有朝一日还能从事搬运、仓储之类的活。零售过程中很多需要初级劳动者完成的环节,会逐渐被人工智能这种技术所取代,比如说收银,甚至是拣货、上架这类的工作。人工智能一定可以在未来零售行业的升级过程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因此说人工智能就是新零售。”
新零售风口来临之后,市场上衍生出诸如无人店、无人货架、智能货柜等多种业态,一时间“百花齐放”,各擅胜场,但在丁兆立看来,这当中有些概念提的为时尚早。
“现在所有的无人店技术核心主要集中在结算这一个环节,但我们知道一个店面的工作流程当中,除开结算之外,拣货、上架、清洁、效期、盘点,整理排面等这些环节全部都离不开人。所以,摒弃掉这些东西,单纯地谈一个无人收银就放大成一个无人店来讲我认为意义不大。”
“不但如此”,丁兆立补充说道,“省去收银环节对一个店面来说并非绝对的好事,与此同时你付出的可能是是消费者体验的下降。就是说你节省了一个收银的人工,但你在其他方面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种损失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至于无人货架,”丁兆立对UR资讯说,“有一点点太超前了,可能比无人店还要超前,这个可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的事情,做零售永远不要去考验和挑战人性,这是做商业亘古不变的道理。”
排除了无人店和无人货架的项目后,丁兆立认准了智能货柜这条赛道,决心一条道走到黑。但此时,新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RFID技术、重力感应、视觉识别技术,到底该用哪一种?
| 锁定视觉识别技术
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各类终端设备和技术花费了丁兆立不少的时间,但他认为这非常值得,“近景零售符合近景化、无人化的趋势,一定是蕴含了巨大商机的”。
丁兆立首先对市场上最常见的自动贩卖机进行了考察。“这种(自动贩卖机)机器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成本高、体积大,而且它能够售卖的商品种类比较有限,主要以塑料瓶装的饮料为主。我们知道,饮料的销售跟季节跟天气特别相关,所以也就意味着这个机器的使用效率不高。”
众多技术方案中,RFID技术是目前市面上发展最成熟也最最稳定的一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但丁兆立摒弃了这一技术方案。
“我们觉得RFID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也有比较难以逾越的环节。主要在于它应用的品类是以快速消费的便利商品为主,而这些东西的ESP,即平均单价,是比较低的。如果想要保证销量,商品平均单价应该控制在五块钱左右,但是RFID的成本和这个贴片的操作成本在ASP(平均单价)当中的占比有些太高了,这会吃掉整个环节相当多的利润,算经济账我们觉得也挺难的。”
最后,丁兆立选择了视觉识别作为犀牛盒子的终极技术方案。
为什么是视觉识别呢?丁兆立表示,因为视觉识别能解决三个问题:辨认、计量、运算。而这也正是一个收银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对于一台售货柜来说,这就够了。
“视觉识别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难点在于SKU排列组合的多元化会导致算法及运营效率的不稳定。”丁兆立坦言,“但这是技术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的算法在不断迭代升级,商品训练迭代的速度较之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UR资讯了解到,目前雷纳森推出了四款机型,分别是单门、双门、冷藏、常温。已经“出街”的犀牛盒子的商品准确略可达到99%,可识别的SKU上千种,拍照量达到几百万张的量级,基本达到商用级别。丁兆立表示,根据公司产能及市场需求,今年的出货量为2万台,预计到2019年,出货量能达到10万台。
丁兆立对他们团队的定位为技术赋能者,提供零售领域的硬件赋能和软件赋能,智能柜不是雷纳森的终极目标。
“就在此时此刻,我们还有更多的一些新技术正在研发,着力提升零售其他环节的效率,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去做这个东西。”丁兆立笑称,“但是具体的东西我可能就不方便多透露了”。
据悉,雷纳森的算法团队目前有三十多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工作者占比百分之五十,博士占比百分之十,包括了来自美国国家生物实验室、在AI方面拥有多年研究工作经验的资深科学家。
有业内人士称,智能零售柜是一个至少千亿级的市场,大家目前还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真正的竞争还未开始,但更早入局的玩家,可能会赢得资本和市场的先机,成为这一领域的独角兽。
专访的最后,丁兆立明确表示,目前“犀牛盒子”正在积极对接国内一线的品牌商与区域运营商。
“犀牛盒子可以解决品牌商所关注的纯净度问题,也希望联手国内外更多的区域运营商,共同把智能货柜这块蛋糕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