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中 【作者:王勃】

山中 【作者:王勃】

作者: 雅迪希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22:58 被阅读0次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

“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 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正如他在《绵州北亭群公宴序》里所说的:“离亭北望,烟雾生故国之悲,别馆南开,风雨积他乡之思。”咸亨元年(670)秋,诗人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作有《蜀中九日》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游庙山赋》中又写道:

“他乡山水,只令人悲。”山水之间岂能展鸿志?在蜀逗留愈久他的乡思愈浓。游玄武山后,他继续南行至成都、温 江 、乐山等地。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 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 仿佛已经停滞。

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 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 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 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这首五言绝句《山中》,语言洗练,寥寥数字而意象十分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

相关文章

  •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好像在外面滞留太久了 故乡离我好远啊,在外...

  • 王勃山中

    山中 [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

  • 五绝 步韵唐诗十首

    1、步韵王勃《山中》 沙漠绿洲 沙魔狂已止,绿化送春归。 水碧嘉林翠,风和燕雀飞。 原玉: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

  • 山中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

  • 春庄

    【最美山西·文化】 春 庄 (唐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作者...

  • 读解中华古诗词之《山中》(王勃)

    作者:张老师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的题目叫《山中》,说明诗...

  • 诗歌分享81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

  • 019.《山中》王勃

    这篇鉴赏开始读到两个“诗无达诂”,觉得写这篇文章的先生心态很宽,有海纳百川的意味,内心很有好感。但是细细再读,就发...

  • 解析王勃的《山中》

    669年,天才少年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没成想惹怒了当时的皇帝唐高宗,丢了官,还被赶出了沛王府。天降横...

  • 楷书·王勃诗·山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中 【作者:王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cm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