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个人的感受、感觉,是个人人生生活状态的良好呈现,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个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与结果。
世界是生态性、多系统、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复杂综合体。在这其中,变、不确定性等均是永恒的常态,是基本的运行规律。作为个体,要悟出其在生态世界中应当遵循的道与术,必须用心且全力以赴方可争取到自身最佳的位置。然而,我们个体的大脑运行又是有惰性且运力又是有限的,这样就导致容量有限、运力或称精力有限大脑以及我们生命有限的身体与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的生态世界在无形中必然形成“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又是必然存在的。
从人性角度理解,每个人首先是利己的,然而作为个体与世界的“和谐”相处,每个人又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每个人要在这个生生不息、超然运行的世界幸福地存在或者说幸福地生活,首先自身得目标明确地努力并用心地全力以赴,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自己,并且作为社会人,每个人得适应环境、顺应大势、尊重组织及家人,实现环境和谐,当然能否环境和谐或者说能否争取到有利于展现自身价值的外部环境,关键的因素依然在于你自己用心的选择、应有的努力和足够的付出。从内到外,从自身的足够强大再到外部环境及趋势发展为我所用,关键的关键始终在你自己。
伴随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商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世界变化的速度在进入加速度发展赛道。信息时代的这种加速度变化的态势更多是一种创新概念下的资源再组合、跨界重组、行业优胜劣汰、个体价值为王或者说内容为王,等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的呈现,往往导致人们因为种种“不适应”而出现焦虑、报怨,严重者个别性的报复社会。实际上,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世界在加速度变化,但我们个体大脑毕竟存在天然“缺陷”再加个体天然存在“惰性”,面对如此状况,如果作为个体的我们不能尽早认识到生态世界底层已然发生、必将发生的变化,不持续学习,不终身学习,总想不花心思、总想不足够付出就可轻松获取“想要的幸福”,我们就只有在“自然”、“自以为是”中被“淘汰”。实际上,这是个人无形中“自我设限”的必然结果。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作为个体的我们,幸福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到底如何设计自身的人生以及如何适择、如何作为。别抱怨,勤努力,早行动,足够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