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故事最好使? 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

什么故事最好使? 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7-20 04:31 被阅读0次

    知识点一:

    什么故事最好使?

    《像TED一样讲话:世界顶级大脑的九个演讲秘密》(Talk Like TED: The 9 Public-Speak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Top Minds)作者是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

    加洛不但量化分析了大量的TED演讲,而且还把他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当前各种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既有理论,又有数据。

    1.一个故事

    史蒂文森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民权律师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一次TED演讲题目是“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他讲了好几个故事,这是其中一个 ——

    史蒂文森的外祖母有十个子女,子女们又各有孩子,整个是个很大的家族,所以史蒂文森小时候并没有多少机会跟外祖母单独相处。但是家里人都知道,外祖母是个有智慧的人。史蒂文森九岁时候的一天,外祖母叫住他,领着他离开众人,找了个小房间单独谈话。

    外祖母说,布莱恩你知不知道,我一直在观察你。我发现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史蒂文森受宠若惊。

    外祖母接着说,我认为你将来无论想做什么事情都能做成。可是想要达到那样的成就,你必须答应我三件事。史蒂文森有点懵,他马上说行,我答应你。

    外祖母说,第一,你必须保证永远爱你的妈妈,永远照顾你的妈妈,那可是我的好女儿。

    第二,你必须永远做正确的事,就算有时候正确的事很难,你也要做正确的事。

    第三,你必须保证,永远都不喝酒。

    史蒂文森说可以!我保证。

    从此之后史蒂文森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使命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他的确做到了对外祖母的承诺 —— 至少做到了从来不喝酒。

    长大以后,史蒂文森有一次和表兄弟们在一起聚会。表兄弟们就弄了一些啤酒,让他喝。史蒂文森执意不喝。有个表兄弟就觉得史蒂文森很奇怪,然后他恍然大悟:布莱恩,你不会还想着外祖母跟你说的话吧?她是不是说你是个非常特殊的孩子?

    —— 她跟我们每个人都说了这个话!

    听到这里,观众哄堂大笑。

    但是史蒂文森接着说,我今年52岁了,我从来没喝过酒。

    2.故事的力量

    加洛,对史蒂文森的演讲做了量化分析。他发现整个将近24分钟的演讲里,史蒂文森65%的时间都在讲故事。他讲了自己的故事,亲朋的故事,和名人的故事。史蒂文森是来讲道理的,那他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时间讲故事呢?

    因为故事能让听众的大脑和你同步。加洛引用一项研究,让一个人讲故事,几个人听故事。故事进行的同时,研究者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大脑。

    研究者发现,故事开始之后,听众的大脑,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讲故事那个人的大脑的镜像。故事讲到动情的地方,讲故事者大脑的“岛叶” —— 这个区域负责感情 —— 活跃起来,听众大脑的“岛叶”也跟着活跃起来。如果讲故事者的大脑的“前额叶” —— 这个区域负责理性决策 —— 活跃起来,听众大脑的“前额叶”也活跃起来。

    我动感情,你也跟着我动感情。我怎么想,你也跟着我怎么想。我用故事,能让你的大脑跟我同步 —— 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过如此吧?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如果你的大脑都跟我同步了,你就会不自觉地赞同我的观点。

    所以故事是一种传播手段。加洛说,世界上传播学的鼻祖,应该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有个理论,说想要说服别人,你得提供三个东西。

    第一个东西叫“Ethos”。Ethos代表个人信用。凭什么要听我说?因为我取得过什么什么功绩,我拥有什么什么专家头衔。

    第二个东西叫“Logos”。Logos就是逻辑,就是理论推理和证据支持,比如说提供各种统计数字。

    第三个东西叫“Pathos”。Pathos是感情和同情心,这就是故事的作用。

    加洛说,亚里士多德这三个东西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 pathos —— 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高手说服别人,一定要善于使用 pathos。

    比如史蒂文森这个演讲,据加洛逐词逐句地统计,他把10%的时间用在 ethos 上,25%的时间用在 logos 上,剩下65%的时间全都用在了 pathos 上。

    那既然故事这么有力量,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呢?

    3.三种故事

    加洛纵观各个成功的TED演讲,发现演讲者爱讲的故事总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自己的故事。只要跟演讲主题稍微有点关系,你自己的任何故事都可以。

    听众总是对你自己的故事比对别人的故事更感兴趣!加洛说,没有什么演讲技巧是万能的,但是有一个办法是接近万能的 —— 那就是讲一个关于你自己的故事。你要想确保别人引用你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讲一个你自己的故事。

    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能让听众感受到你的真诚。领导者更应该多讲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激励别人。

    “喜欢 = 熟悉 + 意外”,如果你的故事能像史蒂文森的外祖母故事那样来个转折,当然就更好了。

    第二种,是别人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那听众的要求就要更高一点了。这个要求就是我们必须能从这个人的经历中学到一个什么道理。

    第三种,是某个品牌或者产品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听众的要求就更高:它必须是一个有关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

    由此得到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顺便说一句,史蒂文森讲他外祖母的故事,想说的道理是“身份认同” —— 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身份认同去做选择。我认为我是个特殊的孩子,我就不喝酒。你能说服他不是那种人,他就不会做不好的事。

    我们一生之中学了许多道理,也许还不如经历过什么难忘的故事!

    再过几年你可能会忘记今天说的道理 —— 但是会记得史蒂文森和他外祖母的那个故事。

    知识点二:

    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

    专家意见也好、面试获得的第一印象也好,最后都不如数据分析好。除非你能花很多时间深入了解一个事物,否则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点数值计算。可是数值计算往往都特别专业,可能需要用到复杂的模型和算法,还有“大数据”,也实在不适合日常使用。

    有个好消息: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算法 —— 最简单的数值计算就足以让你的决策水平大大提高!

    哈佛商业评论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为复杂决策创造简单规则”(Creating Simple Rules for Complex Decisions),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和几个研究机构的四位研究人员 Jongbin Jung,Connor Concannon,Ravi Shroff,Sharad Goel,Daniel G. Goldstein。

    包括专家在内,平时考虑个什么问题,往往会参考很多很多因素。心里往往拿不准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不重要,而且特别容易受到短期情绪的影响,可能最后促使我们下决心的都是一些很偶然的原因。这种决策方式是不行的,可能同样一件事,你当时的心情很容易就影响了你的决定。

    科学决策的关键,是需要一个“系统”。建立一套规则,有什么事就按规则办。那么也许规则本身也不科学,但是有了规则,至少你的决策是前后一致的,不会随心情改变。

    而斯坦福大学这篇文章说的就是,哪怕是特别简单的规则,也能给我们非常好的结果。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法官。嫌疑人犯了法,被抓住了,在正式宣判之前,法官有权力让他暂时回家等着。这也是因为犯法的人实在太多,如果都关在看守所里 —— 相当于中国的“拘留” —— 也实在没有那么多地方。那么你作为法官,就要评估让谁回家等着的危险性小,也就是说,这个嫌疑人有多大可能逃跑,根本就不回来参加庭审。

    现在美国通行的做法,让谁暂时回家,这个决定全凭法官个人的主观判断。但是现在换个办法,用一个简单规则做决定。

    首先,看看一个嫌疑人会不会逃跑,跟哪些因素有关 —— 不用选很多,比如这里就选两个:嫌疑人的年龄,和他以前曾经逃跑(其实就是在约定的出庭日期没有出庭)次数。

    第二,建立一个简单的打分系统。这里研究者制定的打分系统是这样的 ——

    年龄方面,越年轻的嫌疑人越不靠谱,所以年轻人分高:18-20岁的算8分,21-25岁的算6分,以此类推,51岁以上就算0分。

    历史逃跑记录方面,当然是以前曾经逃跑次数越多的,得分越高:没跑过的0分,跑过1次的6分,跑过2次的8分,3次9分,4次及以上都是10分。

    第三,每个嫌疑人的总分,就是把前面两项的得分相加。然后指定一个分数线,达到这个分数线的就关着,没到分数线的就放他回家。

    在这个例子里,研究者定的分数线是10分。那么如果有一个嫌疑人的年龄是32岁(2分),此前有过一次逃跑记录(6分),他的总得分就是8分,没到分数线,所以就可以让他回家。

    就这么简单。可能觉得这也太简单了 —— 其实方法简单,背后的原理没有那么简单。研究者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把这个简单规则的判断结果和真实的法官判断结果做了比对,结果是简单规则完胜法官的个人判断,所以有规则就比没有规则好。另一方面,他们还跟使用“大数据”的复杂算法的判断结果做了比对,结果是几乎一样!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规则。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 这个打分系统的分值,是怎么确定的呢?难道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吗?不是。严格来说,想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规则系统得这么办 ——

    选择相关变量。认为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最终结果?这里研究者选择的是年龄和以往的逃跑记录。

    使用标准的统计回归算法,借助若干已知的数据,计算每个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的权重。打分系统的分值就是从这个权重里算出来的,具体的计算方法,请查阅这个研究的原始论文。

    从第二步算出来的分值其实太过精确了,直接把分值四舍五入成整数就行。

    所以,获得规则也不是很麻烦。而这套系统非常好使。研究者在22个不同的领域测试了这套办法,效果良好。

    评论

    我这并不是一个新思想。人们早就知道,对付复杂系统使用简单规则其实就非常有效。

    专家常犯的错误是他们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既然是专家,就总想注意一些别人不会注意的地方,越想越复杂,结果就是钻了牛角尖,还容易“过度拟合”。

    按照规则打分的方法虽然简单,甚至看上去非常粗糙,但是胜在两点。第一,它只考虑最重要的因素,很稳定。第二,它不受人的情绪影响,很客观。

    最有意思的一个事实是,使用更复杂的评分办法,或者是计算权重,或者是用什么大数据统计算法,得到的结果并不会比简单方法好很多。

    这套简单方法最适合的是做出快速的、大量的判断。法官可以用它来判断是否释放犯人,公司可以用它来招人,你也可以用它来筛选潜在的相亲对象。但是,如果涉及到不常发生的、值得花时间的决策,那最好的办法还是深入了解。

    比如可以用简单规则先选出来几个相亲对象,然后跟他们深入交流选出一位当男朋友,再跟男朋友更深入地交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再决定是否结婚。

    由此得到

    选择几个你认为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要超过六个。

    按照比如说满分十分的统一标准,对每个因素打分。

    把分数简单相加获得总分。

    比如手里有50个人的资料,想从中选择五个人相亲。那先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可以量化的因素 —— 不用太多,选三个吧,比如说长相、学历、收入。然后对每个人在这三项打分,计算总分。然后选择总分前五名就行了。

    这比全凭感觉强很多很多,也许你能打败大多数相亲专家。

    一个思考

    简单规则得到的结果并不比大数据复杂模型的结果差。这对“大数据”可不是好消息。事实上,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统计方法的局限性非常明显 —— 想要真正进一步提高准确度,就非得“意会”不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故事最好使? 最简单的科学决策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d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