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春水说新语19——王朗效仿华歆

春水说新语19——王朗效仿华歆

作者: 春__水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00:05 被阅读0次

前文我们说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相邻的AB两县都学山东寿光,实现经济大跨越,结果A县不但没学成,反而适得其反的例子。

那么本文我们将继续探讨,模仿他人不成反而适得其反的例子。

王朗常常在见识器度方面推崇华歆。

古时候的人们把年终祭祀百神的这一天称为蜡日。

华歆就在蜡日这一天,曾召集子侄们设宴饮酒。

王朗知道了华歆的做法,也效仿他这样做。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学的是些皮毛,越学与华歆的差距就越大。”

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并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一味地崇拜别人,生搬硬套,结果不仅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长处的也丢光了。

只看到华歆外在的状态的王朗,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盲目地模仿外在的形式,结果只能像张华所说的那样,徒有其表,适得其反。

A县学习山东寿光种植大棚蔬菜,这个本身没有什么错。

但是他们逼着农民种大棚菜,而不是真正地去学习寿光人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秘诀,以及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等原因,都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而B县则是根据自己县的实际情况,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详细的数据采集,以及专家论证,选择在棉花上做文章,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资源,把棉花的优势戏唱了个足。

由此可见,学习,模仿,一定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的理念和改革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学习其外表,否则很有可能目的达不到,甚至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

  • 春水说新语19——王朗效仿华歆

    前文我们说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相邻的AB两县都学山东寿光,实现经济大跨越,结果A县不但没学成,反而适得其反的例子...

  • 但为什么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批判还没见面的人?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说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觉得很为难,但王朗说:“船里还很宽松...

  • 《世说新语》· 王朗&华歆

    在《世说新语》德行篇,第十二十三则,连续写了两个王朗与华歆的故事。 第十二则: 王朗在见识和气度方面常常很推崇华歆...

  • 华歆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与钟繇,王朗并称三公。 在《世说新语》里华歆是一个精明的人...

  • 只爱陌生人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

  • 凭什么“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 共读《世说新语》||德行(3)(4/25)

    今日看的《世说新语》故事原文如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曾在年终蜡祭那天召集子侄一起宴饮,王朗也学着这样做。有人向张华说起这事,张华说:...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立即予以拒绝。王朗说:“好在船上的地方还宽裕,为什么不同意呢?”...

  • 华歆与王朗

    如果答应别人一件事情,从落地生根发芽一直监督尽责到开花结果直到喂到别人嘴里才算OK的话,漫长的陪伴生涯我是绝对做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水说新语19——王朗效仿华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e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