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也诠释了《了凡四训》 的精髓。
袁了凡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让他弃举从医,以后不但养活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但他一生却没有从医,因为他遇到了两个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一位是孔先生,一位是云谷禅师。
孔先生算他命运,告诉他将是当官的命,一生无子,五十三岁而终。
后来,他便在郁海谷先生那里读书,考科举,所得第几名,当什么样的官,与孔先生所说无异。从此,他也认了命。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从那一天,他便改号“了凡”。命运又由此改变,他有了儿子天启,官运也更上一层楼,七十三岁而终。
《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那又是怎样改造命运?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造命的是天,立命的是自己。我们要积善,不光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要常存善念 ,懂得感恩,言善语,行善事。
我们还要改变自身的不足,先去修,就是自身有过错,都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以前常发脾气的,可以慢慢不发。所谓,和气生财,和气也能化育万物。
我们不妨先从情绪入手,转个积极念头,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身边家人。从小处改,心中念,尽量为善。
孩子做错了,告诉自己正是他成长,学习的时候;朋友获得成功鲜花,我们为他们鼓掌,能有这样的朋友,我们高兴;批评指责你的人,何尝不是对我们好的一种方式?
一念之差,就是不一样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说: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
我们要有羞耻心,羞耻自己的错误行为。要有敬畏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也要有勇猛心。发奋振作,不要犹犹豫豫,消极等待,立即行动。
说到勇猛心,这也是我们都明白的理,就是行动不行动的区别。
前段时间,所在的一个妈妈带孩子学习的社群里,一位初中没毕业摆地摊的妈妈,培养5岁不到的孩子,经过一年不到的时候,孩子从26个字母不认识,到现在能读起《哈利波特》大部头原著。
她的坚持与韧劲在这个学习平台里,近六万人的平台,她引起了轰动,成为这个平台的明星,收获很多的表扬与掌声,她的孩子,也成了群里孩子的榜样,每天早晨带头读英语,也越来越有榜样风范。
确实,同一起点学习的人,为什么她可以做到,超前实现了学习目标,而有些人甚至还在起点,我想这就是做与不做区别。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真正的是不要输在父母的格局与实践上。
袁了凡先生也是一位实践家,他当日听了云谷禅师的话,就改了号,为“了凡”,曾是“学海”,发了誓愿,完成三千善事。1569年发愿,1579年完成三千善事。他改变了,从而改变孔先生为他算的命。
说到并做到的人,才能对人有影响力,才能获得尊敬。
感恩2020年的年末遇到了这本书。
让我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里有了新的人生体会和感悟,更明确了一些目标。
与君共勉《了凡四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