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年前,我还是一位不擅社交的木讷书生。
每当处于陌生的环境中,或者与陌生人讲话,我就会浑身不自在:说话不利索,容易脸红,不敢说话更不会说话,不知道怎样与陌生人破冰……而且时常羡慕能说会道、性格外向的同学。
我也曾为自己的内向性格、不善言辞感到深深焦虑与自卑,甚至时不时感到绝望无助。
不擅交际的痛苦,只有不擅交际的人最懂。当然,也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给到你最中肯的建议。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快速化解社交尴尬,可以通过这5种方法。
注重外表,赢得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给陌生人留下的初次印象,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先入为主的印象。
先入为主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部被多次翻拍的影视作品,大家通常只喜欢最初的那版;谈了那么多恋爱,却总是念念不忘于初恋;同样,第一印象也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后续评价,更甚者,这种第一印象的效果,会伴随跟某位陌生人的整个交往过程。
曾经,我也认为第一印象不重要,搞好内在就万事大吉了。可残酷的事实告诉我,我当时,太幼稚了。内在固然重要,但第一印象也很重要,而且注重第一印象跟搞好内在本就不冲突,所以不用太纠结。
之前在校园散步的时候,遇到衣衫不整、油头垢面的同学,我都不忍心去看,有时还绕着走。这样的第一印象,直接打消了我跟他交往的欲望,又谈何了解他的内在?我对形象的要求不高,干净整洁,看着舒服就挺好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多少人都是擦肩而过、泛泛而交,如果真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在,请为别人、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时常听人说起“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其实我们对社会不用这么苛责,因为我们都是视觉动物,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学会微笑,赢得感染力
上初高中的时候,很多朋友对我的评价是:看起来高冷,相处起来是个逗逼。后来我通过镜子观察我自己,这张脸不笑,简直太严肃了。我一度怀疑,我这张高冷的脸,是不是吓走了很多朋友。微笑有什么用,想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时时刻刻摆着一张臭脸的人,你愿意跟他过多交谈吗?所以,微笑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吧。
疫情期间,我参加了两场网络面试,第一场面试,我全程笑脸,而第二场,我没有笑。虽然两个都通过了,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参加第一场的心情要比第二场好。笑,是具有感染力的,不仅让自己愉悦轻松,也让对方轻松。俗话说的好,抬手不打笑脸人。笑一个吧,就当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注意倾听,为交谈创造机会
我上高中的时候,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她蹦蹦跳跳,活泼可爱,话说个没完,而我脑子却一直在神游,对,我连下课走在路上都在神游想着自己的事。交往期间,我常听她抱怨:我说完了你怎么不说话,你是不是又走神了?
久而久之,她不跟我形影相伴了。
之前我还在心里责怪她,后来我懂了,问题出在我身上,我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加以改之。从那时起,我注意倾听,努力让自己与别人产生交流。
到了大学,我又遇到了另一种极端:不想让别人说话。
同学们凑一块聊天,就一件事情发表看法,我话音刚落,某同学来了一句:不对!然后长篇大论自己的观点。语罢,我反问了他一句:“你这说的不跟我的一样吗?那我的有什么不对?”他支支吾吾胡乱解释一通,而我早已没了想听的欲望。
随便一句“不对”让别人闭嘴,然后让自己说个够。不得不说,这种交谈方式,太影响氛围了。我们可以把交谈理解成一种螺旋前进的方式,一个话题,轮流发表观点,然后不断引出下一个话题。
而不会倾听者,将会话进行成半圆弧线,进行着进行着,就堵上了别人的嘴,也堵住了自己的嘴。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贬义
我们常说一个词:投其所好。运用到交谈中,就是关注对方喜欢的话题,然后针对话题,进行一问一答式交谈。如何能够找到更多的话题呢?我的方法就是广泛涉猎,多学习多了解。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汇见陌生人前,会去查阅此人资料,研究此人喜欢的话题。有些人貌似什么都懂,但这份“懂”,也是日积月累、背后下功夫的结果。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贬义,投其所好不等于无底线认同其所有观点。这就是我要说的下一个观点:别忘了做自己。
做自己,无论何时何地
做自己这三个字,我之前是理解不了的。我曾经认为的做自己,就是处事独立,后来我发现,做自己,还得思想独立。
我认为的交谈,是需要输出自己的观点的,而不是随声附和,满口答应。为了所谓的人缘,像个舔狗一样的,真的会开心吗,朋友的质量真的会高吗?一个不把你当回事的人,真的会掏心掏肺对你好吗?
恕我直言,人,不仅是视觉动物,还很势力。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卑不亢,是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更是一种难得的姿态。哪怕是在职场上,我也不认同舔狗式社交。
我们要学会做自己,让别人懂得我们的锋芒,让别人有所收敛,让别人在我们设定的规则下处事交往,而不是让他们肆无忌惮。
5步破冰法,快速化解社交尴尬,融入陌生环境。这是我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摸索出来的,如果你也有更好的社交方法,请在评论区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