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两次分离过程,第一次是和母体的分离,称为外在的分离,第二次是心理上的分离,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或周围的其他人,而真正的走向心灵的独立,这称为内在的分离,它不是一个时间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会贯穿人生的若干个阶段乃至相当长时期。
相对应的,还有种区分法叫生理断乳期和心理断乳期,婴孩儿断奶被称为第一次断乳期,但是心里断乳期却无法明确估计,有些人外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心理上依然无法独立自主,甚至啃老、宅在家里、一事无成,成了社会的包袱,父母“不小心”养大的“巨婴”。
心理学家把人的内在分为3种角色:
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人生下来天然所处的一种状态,这一阶段的儿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能脱离父母的呵护和抚养,这一阶段的父母和子女正是亲子关系建立牢不可摧纽带的甜蜜期。
有识之父母,会在这个阶段适当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而非一味的包办——在更多精心呵护下给予一定的自主权。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能够离开父母的羽翼,慢慢的走向属于他自己的广阔的天地。
这种正正常科学状态下慢慢分离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明白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何时回头,父母都在,哪怕是心理上的。
这样即使遭遇一些磨难挫折时,也有足够的能力和能量去自我化解,而非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反之,当我们已经长成成人的模样却还想着依赖别人时,就会自动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中。
我们的情感、思考和行为方式会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期待他人和世界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做事情不考虑后果,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就被称为还未完成心理断乳期,还没有完成心理、人格上的独立。
应该学着从打破依赖到自我负责
人生海海,没有人能依靠一辈子,也没有人能伴你一生。
当我们慢慢学会以成人自我状态去向内探索,自我负责。
人生的这朵花,才真正为自己开放。
当我们心中一直依赖着他人,便会自动退回儿童自我状态,把原本自己该负责的人生课题寄希望于他人,而没有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无论是叛逆期的青少年,毕业后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是坚持自己事业追求的情侣夫妻,都是身处亲密关系但不完全依赖。
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就具备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迎接自己的人生。
学着走向独立,才是人这一生的终极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