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海峡两岸杂志社外联部部长)
北大开放办学之风气,受惠者众矣!北大于我,不啻再生父母也!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吾闯荡京城游学北大,忽忽二十五周年矣!学无大得,德无长进,事业无成,有愧于北大师友提携栽培也!有感于斯,赋诗纪怀!以此为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以不辜负父母诞育之恩,予我无比珍贵之人身也!良师益友,提携扶助之深恩大德,亦没齿难忘也!
廿五年前,
游学燕园。
追求梦想,
勇往直前。
岁月荏苒,
沧海桑田。
回首往事,
感慨万千!
梅溪之畔,
乌蜀之巅。
浙东金华,
婺学盛传。
大儒辈出,
接续承延。
儒林四杰,
柳氏道传。
钩沉历史,
研究文献。
心仪聚仁,
痴迷宋濂。
立足农村,
振兴乡间。
醉心乡土,
孜孜不倦。
才疏学浅,
进修志坚。
乡贤举荐,
北大梦圆。
未名水澄,
活水有源。
杨柳性柔,
傲骨梅兰。
放飞梦想,
志存高远。
三角胜地,
自由空间。
社团活动,
多彩斑斓
大师云集,
论剑讲坛。
课程讲座,
流连忘返。
藏书海量,
遨游其间。
三教九流,
红楼迷恋。
名家辈出,
风光无限。
毛氏泽东,
大爱人间。
沈氏从文,
命运不甘。
杨沫丁玲,
巾帼耀眼。
秋白建人,
雪峰苦禅,
柔石钦文,
克木伏园。
举不胜举,
挂一漏万。
平民办学,
元培开先。
师友提携,
永远感念。
共享北大,
影响深远。
周氏校长,
眼光卓远。
张氏兴根,
慈悲推荐。
情如父子,
诲人不倦。
季公羡林,
题词励勉。
先生岱年,
支持再三。
书记学珍,
借卡用餐。
许氏校长,
课堂调研。
厉氏以宁,
讲座通关。
经世致用,
大师风范。
费氏振刚,
真知灼见。
提供信箱,
予以方便。
葛氏晓音,
唐宋文篇。
博闻强识,
引经据典。
娓娓道来,
理群平原。
听者迷恋,
课堂爆满。
楼氏开炤,
推荐上班。
图书馆证,
担保承办。
博士刚苗,
家乡俊彦。
关怀备至,
温暖永远。
公知分子,
理性批判。
不胜枚举,
恍若眼前。
自学成才,
人生不凡。
追求真理,
道义扛肩。
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
化蛹成蝶,
考博考研。
北大保安,
青年模范。
成家立业,
历尽艰难。
生儿育女,
苦辣酸甜。
险象丛生,
雪中送炭。
故旧亲朋,
援手相牵。
大恩不忘,
爱心递传。
投身公益,
无私奉献。
传承家风,
谱牒钻研。
修墓建祠,
祭祀祖先。
致力统一,
百回千转。
倡导游学,
孜孜不倦。
开堂办学,
效学圣贤。
文以载道,
知行并肩。
开天辟地,
道德为先。
白云苍狗,
岁月变迁。
成败得失,
圣凡一念。
天道酬勤,
潜心经典。
良师益友,
切磋共勉。
名利情色,
放下看淡。
大学之道,
明德至善。
与时俱进,
和光同眠。
博雅塔高,
矗立世间。
根基牢固,
天君泰然。
盘古伏羲,
万世流传。
尧天舜日,
道德典范!
华夏复兴,
任重道远。
顶天独尊,
盛世开篇!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四日于京西香山五道堂
化蛹成蝶北大梦
柳哲
北漂京城,游学北大,客居香山,精神寻梦,忽忽二十三周年矣! 3 月 14 日,我重回北大,重温旧梦!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恩师旧友,携手并肩,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光明媚,碧波荡漾,桃花含苞欲放,杨柳钻出新芽,野鸭双双嬉水,游子归去来兮!我的心魂,仿佛在这一刹那,落地生根!
北大与原北大党委书记王学珍先生
记得1996年3月14日凌晨四五点左右,我乘坐列车从浙江杭州北上,经过三十六个小时的车程,风尘仆仆抵达梦寐以求的京城。到达北京站,天还没亮,公交、地铁都还没运行,一直等到早班地铁启运。一路同行的几位老乡,早前在京当兵、求学,热情帮忙指点迷津,帮忙扛大包提小包,一起上了地铁,结伴坐到西直门。由于行李多,路线也不熟,不方便坐公交,于是叫了一辆的士,径直奔向北大。第一次到北京,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也都是新的!大约七时许,司机七绕八转,就到了北大中文系五院门口。时任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乡贤张兴根先生闻讯后,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火速赶到。一番热情嘘寒问暖后,张先生就开始用自行车,托运行李,安排住宿。一位进修教师因故未来,我捡了个漏,有幸住进北大研究生宿舍45楼3026,落实了一个床位。从此,我就在北大安身立命,开始了漫长的半工半读的北大寻梦之旅!
家中唯一的3000元积蓄,沉重的行李与无数的先祖柳贯、乡贤曹聚仁的研究资料,承载着我沉甸甸的梦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我乐此不疲地奔走穿梭于北大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光华管理学院等院系之间,名师课程、名人讲座、学生社团,令我大开眼界,结识了师友,砥砺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坚定了决心,相信自己一定也会有出彩的机会!
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北大的精神营养,感受着北大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的学术氛围。在这里,多少莘莘学子,如我一样,如痴如醉,追求梦想。虽然没有学籍,没穿校服,也未曾佩戴过北大校徽,但他们与北大科班生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分享宝贵资源。他们化蛹成蝶,走出北大,奔向世界各地,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艰难的生活,煎熬的是肉体,在精神世界里,我勇做强者!
频繁的搬家,居无定所,北大边缘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先后搬家十余次,无意间发现了北大一个废弃不用的过道间,三五平米,没有窗户,没有水电暖,偷偷住进去后,美其名曰“静心斋”。静心斋中,天寒地冻,墨水成冰,挑灯夜读。我虽身无分文,却心怀天下,破万卷诗书,慕圣贤之道。
经济拮据,捉襟见肘,半工半读,维持生计。抄过信封,捡过砖头,搞过校对,撰过稿子……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与平民教育思想,在北大教授的身上得以体现。他们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张岱年、侯仁之、季羡林、吴小如、许智宏、周其凤、厉以宁、段宝林、楼开炤、张兴根、钱理群、费振刚、陈平原、贺卫方等北大教授,无不关怀我、支持我。北大用餐难,一卡难求,北大原党委书记王学珍,就将这份“福利”让给了我。
北大三角地,五花八门的广告,吸引着每一位学子,也牵动着每一位旁听生。只要每天跑跑三角地,讲座的信息,就了然于胸。北大的课堂,对所有人开放。每个系的课程表,在系办公室的公告栏,或者相关渠道,不难查询可知。而讲坛上的老师,看见陌生的面孔,也决不会去盘查与诘难。你可以聆听校内外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洞察全国乃至世界前沿讯息。只要你有胆量与才华,还可以与名流,现场提问与交流。
北大图书馆,藏书宏富,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如今旁听生,用身份证以及工作证、学生证,或者单位介绍信,花二元钱,就可办理临时阅览证。走进图书馆,就进入了知识的宝藏,遨游书海,问道圣贤,放飞梦想。
北大的一草一木,“一塔湖图”,无不镌刻着一代代北大边缘人的历史丰碑。毛泽东、瞿秋白、陈毅、沈从文、冯雪峰、丁玲、周建人、李苦禅、许钦文、柔石、胡也频、杨沫、金克木、张充和等等,无不从这里走向成功!先辈的事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求知者慕名而来,在这里沉潜涵养,蓄势待发!
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少北大边缘人,通过努力,化蛹成蝶,改变了命运。考研考博,继续深造;创办企业,为国分忧;著书立说,传播思想……不同领域,各显其能!
柳哲与恩师张兴根先生、黄诚楚先生在顾颉刚故居前
侯仁之先生、张兴根先生呼吁保护的北大蒋家胡同珍贵壁画
北大游学二十余年,奠定了人生的根基!人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把控生命的宽度!我没有贱卖自己的青春,而是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抛弃,不放弃,一鼓作气,出版了著作,创办了学堂,保护了文物,践行了大爱!
博雅如高人,特立万物表!北大旁听传统,造就了一批批社会精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新时代,但愿北大,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利用新技术,敢于担当,正如周其凤校长所期望的“共享北大梦”——“让所有想做北大学生的人,都成为北大的‘学生。’”“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共享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把北大优质课程,提供给全社会共享,是北大的责任和义务,这样能更好地服务和回报社会,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北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
北大曾大,但愿更大!北大开放,但愿更开放!百川归海,有容乃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但愿北大,发扬传统,承载使命,服务社会,圆梦有志求学的社会人士,将开放的大门,向社会敞开,以培养更多的国家栋梁,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