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他的经典诗作

作者: 杨柳依依簡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22:08 被阅读10次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1]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虽然后世对于王安石的争议不断,有各种不同的评价,但是王安石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敬重的。他的才华也足以媲美苏轼,虽然很多认为苏轼是整个北宋文学上成就最高的一位,但是王安石其实也不差,他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也都是堪称一流。

    虽然说宋朝是以诗闻名天下,但是不得不说,宋诗也是一大特色,而且很多的诗人不仅仅把诗写得很抒情,同时里面还充满了无限的哲理,这也正是宋诗所不同之处;我们都知道唐诗它是比较注重于抒情,但是宋诗往往则是比较偏重于哲理,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宋诗能够同样的被大众所喜爱的原因,因为阅读这些宋诗,不但可以享受到宋诗独特的美,同时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明白更多的道理。

    王安石的诗作之一《梅花》,更是不仅抓住了梅花的神韵,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高洁,成为了咏梅诗中的一流佳作。

    当然他最应当一读的还是他的那首《登飞来峰》,这首诗虽然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但是同样的也是一首佳作,而且这个时候的诗人正值壮年,可谓是春风得意,由他主持的变法,马上就要开始了,所以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以此言志,表达了自己一种崇高的愿望。

    《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可谓是惊艳了时光,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充分地表达出了诗人内心一种崇高的愿望,写出了气势,也写出了高度和深度,应当说是无人能够与之相比。

    这就是一个世人眼中完美的王安石,从这首诗中,也足以读出王安石诚恳的内心,以及王安石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绝决之心。

    王安石的变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应当还是他太过于急于求成了,要是他不那么急于求成的话,相信他的变法完全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所以仅仅是从这一点来说,王安石就值得我们每一个后人学习,尤其是他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这首《登飞来峰》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写得很自然,诗人没有使用生僻的字,更没有使用典故,完全是在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读来也是朗朗上口,非常好理解,这也正是王安石能够以此诗,成就他的一世美名的原因。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正好三十岁,这个时候的诗人充满了理想,因此来到飞来峰,在那里登高望远,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想要改变北宋的政治,以至来改变当时的社会,使得北宋可以更加繁荣,在这首诗中,处处能够感受到王安石的这种强烈的愿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安石与他的经典诗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kj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