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摸着鹰酱过河

摸着鹰酱过河

作者: 船长辛巴达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03:42 被阅读71次

    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继承于苏俄,其实早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毛熊,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教育,直到今天,我家边上一个军方建造的商品楼就明显像个苏俄系科技楼。特点就是傻大黑粗,父权象征明显。

    这里只说教育,苏俄系的教育其实也是抄袭普鲁士,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洪堡,洪堡生活的年代正是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的时代,当时普鲁士一方面要富国强兵,另一方面财力有限,接受了管理普鲁士“文化和公共教育”任务的洪堡,就为此设计了一个非常高效的公共教育体系,使得德意志地区人才辈出,也让普鲁士从昔日的弱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国,并且统一了德意志地区。那么洪堡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洪堡破除了工业革命之前欧洲沿袭了几百年的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不仅强调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研究的课题要和当时的工业相结合。这就是他的“研究、教学合一”的办学精神。为了实践这种办学理念,他在柏林创办了一所大学,当时叫腓特烈·威廉大学,今天叫柏林洪堡大学,就在柏林正中央的菩提树大道两旁,位于原东柏林的部分。在这所大学里,教学和研究同步进行。

    其次,洪堡也强调一种叫做“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的理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跨学科教育。他在柏林洪堡大学同时设立了法学、医学、神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四个专业。但是,这和牛津、剑桥的通识教育是两回事,因为洪堡更注重下一条原则。

    最后,每个学生必须要集中到一个专业上,因为洪堡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这和纽曼的理念完全不同。为了让学生们做到这一点,很多专业的学生需要五年(而不是英美通常的四年)才能毕业,而最后的两年则是完全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如果你或者周围有人是上个世纪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或者中科大读书,就不得不比别人多上一年学。而且,当时中国这几所学校的风格也是如此。

    洪堡在世的时候,把柏林洪堡大学办成一个样板,然后向整个普鲁士推广。这对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后来居上很有帮助。

    洪堡生前恐怕没有想到,整个欧洲看到了德国的成就,很快也都开始学习洪堡的做法。法国、瑞士等国家都这么做了,效果也很好,以至于当时美国的教育家吉尔曼、艾略特也都慕名来考察学习,他们都深受启发,不过他们并没有照抄洪堡的做法,而是找到了适合美国的做法。

    洪堡体制的长处和短处都非常明显,短处就是不仅让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受到专业的局限,在客观上还让学生在准备申请大学前就偏科了。这当然不是洪堡的目的,却是这种体制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洪堡体制的优势也很明显,它至少让学生将来温饱不愁,而且国家有可用的人才,说白了就是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不仅如此,洪堡体制办学的成本还比较低,学校也好管理。

    今天,我们其实很难简单地评价纽曼的通才教育和洪堡的专才教育哪个更好,也不能说“各有千秋”这样含糊其辞的话,而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一个受教育者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对于大多数平民来说,教育显然应该先解决温饱。所以昂贵的“精英教育”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段时间,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漂洋过海到了英国,据说还非常受欢迎,于是国人弹冠相庆,觉得“厉害了,我的国”, 觉得连欧美教育也被中国式教育给征服了,推论就是中国的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中国的教育填补的只是他们平民教育中的空白,这几年欧美搞“素质教育”,搞减负,弄的平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急剧下降,歪国老百姓连出去买个啤酒都算不清账目了。中国的题海战术正好可以应对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律精神,并有科学的家教补充。

    至于欧美的精英,依然还是在追求博雅教育,他们要培养的是“领导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摸着鹰酱过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m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