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便宜十六策》14斩断诗解轻慢盗欺背乱误军不从教令犯令者斩
题文诗:
斩断政谓,不从教令,之法有七:一轻二慢,
三盗四欺,五背六乱,七误此乃,治军之禁.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故设斧钺,之威以待,
不从令者,则必诛之.军法异等,过轻罚重,
令不可犯,犯令者斩.期会不到,闻鼓不行,
乘宽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後远,唤名不应,
车甲不具,兵器不备,此为轻军,轻军者斩.
受令不传,传令不审,迷惑吏士,金鼓不闻,
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慢军者斩.食不禀粮,
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
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
盗军者斩.变改姓名,衣服不鲜,旌旗裂坏,
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坚,矢不着羽,
弓弩无弦,法令不行,此为欺军,欺军者斩.
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起,
指挥不随,避前向後,纵发乱行,折弓弩势,
却退不斗,或左或右,扶伤举死,自托而归,
此谓背军,背军者斩.出军行将,士卒争先,
纷纷扰扰,车骑相连,咽塞路道,後不得先,
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失乱行次,兵刃中伤,
长短不理,上下纵横,此谓乱军,乱军者斩.
屯营所止,问其乡里,亲近相随,共食相保,
不得越次,强入他伍,干误次第,不可呵止,
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启白,奸邪所起,
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饮酒,阿私取受,
大言警语,疑惑吏士,此谓误军,误军者斩.
斩断之後,万事乃理.当斩不斩,不得不乱.
斩断第十四
【原文】
斩断之政,谓不从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故设斧钺之威以待,不从令者,诛之。军法异等,过轻罚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斩。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後远,唤名不应,车甲不具,兵器不备,此为轻军,轻军者斩。受令不传,传令不审,迷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慢军者斩。食不禀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变改姓名,衣服不鲜,旌旗裂坏,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坚,矢不着羽,弓弩无弦,法令不行,此为欺军,欺军者斩。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起,指挥不随,避前向後,纵发乱行,折其弓弩之势,却退不斗,或左或右,扶伤举死,自托而归,此谓背军,背军者斩。出军行将,士卒争先,纷纷扰扰,车骑相连,咽塞路道,後不得先,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失乱行次,兵刃中伤,长短不理,上下纵横,此谓乱军,乱军者斩。屯营所止,问其乡里,亲近相随,共食相保,不得越次,强入他伍,干误次第,不可呵止,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启白,奸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饮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语,疑惑吏士,此谓误军,误军者斩。 斩断之後,此万事乃理也。
【译文】
违令的人,必须加以惩处,不施以惩罚,将累及全军,所以君王授予将领全权处置违令犯纪的兵士。军法有轻重之分,过失较小的,处以轻刑,过失较大的,处以重刑,但军令是不可违抗的,犯令者,将领有权处决他。以下七种情况,足以影响军容,犯令者当处以斩刑。第一、藐视军令,集结的时间已到,却不准时报到,听到号令却不行动,藉故推托,回避任务。呼其名却不答应,临上阵之际,装备还未准备齐全,这些是犯了轻军之罪,要处以斩刑。第二、怠慢军令,接到上级的命令,不即刻传达下去,或者误传命令,导致行动错误;作战时不听号令,不听指挥,这些都犯了慢军之罪,理应问斩。第三、贪赃枉法,不知体恤属下疾苦,取其用物,久借不归;行为不当,掠夺别人的功劳。并且给予亲近的人最优渥的待遇。这些都犯了盗军之罪,须依法处斩。第四、任意更改姓名,毁坏服号,旌旗锣鼓等指挥用具,不加以妥善保存,武器装备也不加以维修,使得弓矢上的羽毛脱落,弓弦断裂,无法用来作战,这些是犯了欺军之罪,格杀勿论。
第五、违背军令,不依号令行进,不听指挥行动,一味的退居後位,避免打头阵,搅乱了队伍的次序,折损军队的气势;还假藉救助伤患的名义,撤回安全的地方。这是犯了背军之罪,斩杀不赦。第六、搅乱军队秩序,行军时,兵士争先恐後,不守秩序,使得队伍凌乱,车辆阻塞道路,使得後面的队伍不能前进而高声喧哗,将领的命令无法下达。如此一来,军中的伤亡增多,无法作战。这些是犯了乱军之罪,应斩首示众。第七、军队紮营驻守,四处打听亲友的下落,不顾军令,与亲友同进同出,更强行潜入其他营区,屡次违令,不听劝阻。数次由後门出入军营,而不坦白认错。知奸情而不告发,则与犯过者同罪。暗地里饮酒作乐,四处散布谣言,搅乱军心,这些是犯了误军之罪,处以斩刑。能实施严刑峻法,兵士才会严守军令,如此,各项军务才能进行得有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