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本奇书,道理也好,哲理也罢,但传给后人的乃是功德。
希望此文献给更多人,来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是积德行善,并且如何去做。此译文较短,还不够深刻。
建议大家购买一本,细细阅读,你肯定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01
什么叫做与人为善呢?过去舜在他还没有做君主之前,在雷泽湖边看人捕鱼。他发现年轻力壮的渔夫,都选择到湖水深处去抓鱼(鱼多);而那些年老体弱的渔夫,都在水流得急而且水较浅的地方抓鱼(鱼少)。舜见到这种情形,心里哀怜这些年老体弱的渔夫。后来他就想了一个方法,自己也去捕鱼。捕鱼时,他见到那些喜欢抢夺的人,也不说他们的过失,而且也不对外讲;见到那些比较谦让的渔夫,便到处称赞他们,拿他们做榜样,并且学习他们谦让的精神。就这样,舜捕了一年的鱼,这些捕鱼的人就都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出来了。
那么,像舜那样聪明睿智的圣人,为什么不说几句中肯的话来教化众人,而是一定要自己亲自参与呢?要知道舜不用言语未教化众人,而是以自己为榜样,让那些人感觉惭愧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他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我们处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的末世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别人有不如自已的地方,我们不可以拿自己的长处去盖过他;别人有不善的事情、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善去和别人比较;别人能力不及我、我们不可以拿自己的长处、来为难别人,压制别人;自己如真地有了不起的才华、也要收敛起来,不要招摇;要做到看起来好像非常平凡、空虚的样子;见了别人犯了过失,要放大心量,来为他隐蔽、保留,不要到处宣扬。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如果是撕破脸皮、他就没有顾忌了。
见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可供学习,或者一点微小的善行可作为自已的榜样,我们应该果断放弃自已一切主观成见,而去效法别人、并且为他们赞叹、广为向大家传扬。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不论是每讲一句话或是做一件事,都不能只为自己,生出自私自利的念头,而要全部为了整个社会着想,为经世成物建立规则,使大众可以通行遵守,这す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以天下为公应有的度量啊。
02
什么叫做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外貌来看,常常容易混淆,分不出真假。因为小人会装假仁假义,冒充君子。不过这一点存心,君子是善,小人是恶,彼此相去很远,他们的分别就像是黑白两种颜色,截然不同。所以孟子说:“君子所以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存心啊!”
君子所存的心,只有爱人敬人的心。因为人虽然有亲近的,疏远的,有尊贵的,有低微的,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道德的,有下流的,千千万万不同的种类,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同胞,都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血有肉,有感情,和我们是一体的,哪一个又是不该爱敬的呢?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人;能够明白众人的意思,就是明白圣贤人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圣贤人本来的愿望,就是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处处爱人,处处敬人,并且存着使天下人都能安居乐业的意愿,那就是古代圣贤立愿,来使这个世界真正地进入天下升平的快乐境地了。
03
什么是成人之美呢?比如,一块玉,掺在一堆石头里,如果把它当作石块乱抛,那么这块玉石也只不过是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如果是把它好好的加以雕刻琢磨,那么它便成了主璋美玉,非常珍贵。人也是如此。所以看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一个人立志向上,而其资质又足以造就的话,都应该好好的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或是去赞美他,激励他,设法帮助他;在有人冤枉他时,便替他辩解冤屈,替他分担无端被人恶意的毁谤,设法代替或顶替他被毁谤的事实,减轻他所受的毁谤,务必要使他能够立身于社会为止。
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在同一个乡里,通常是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正因为不善的人很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常被恶人欺负,很难立得住脚。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数是刚正不阿的,又不注意修饰外表;而世俗之人往往只看外表,所以他们就常常成了被人指责批评的对象。所以,做善事容易失败,善人也常常被人毁谤。碰到这种情形,只有依靠仁人长者,才能不断匡正那邪恶不善之人,辅助和引导他们,使他们改邪归正,同时保护和帮助善人,使他们得了成长。像这样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最大的。
04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活在这世上且有血有肉的人,谁没有一点良心呢?只是大家为追逐名利,整天在社会上忙忙碌碌。而一旦陷入了名利追逐的迷阵,大家容易忘掉了天地良心这回事。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局面下,人很容易便沉沦陷落了。
因此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随时随地提示他、警告他,不要掉入了社会的陷阱,为其所骗;要时时暗示和提醒他,不要对某事执迷不悟,就仿佛在长夜里,做一次浑浑矗矗的大梦,一定要叫醒他,让他赶快清醒;又譬如他长久地陷在苦恼里,一定要拉他一把,使他头脑转为清凉。像这样以恩惠待人,所得功德最为广大。
从前韩愈曾说过:“用口来劝人,只在一时,而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也无法听到;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这种“劝人为善”与“与人为善”比起来,虽然较注重形式的痕迹,但是这种对症下药的事,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
这种方法,也是不可放弃的。并且劝人也得要劝的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你应该劝一个人为善但没有去劝导他,那便白白失掉一个“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我们应该自我反省检讨,活用自己的智慧!
05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知偶然碰到了这样的人,就应该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赶快设法去解救;或是用话语帮助他申辩明白他所受的冤屈和压迫,或是用各种方法去救济他的困苦。
明朝的崔铣曾经说过:“思惠不在乎大小,只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能帮他一把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正是仁者所说的话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4937/7cb950e31f9dc464.gif)
06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小可以从一个乡来讲,大可以从一个县来说,凡是有益于公众的事,就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渠,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过往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这些事,我应该随缘而行,只要一遇到机会,就应当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毁谤、中伤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或担心别人嫉妒怨恨而推托不做。
07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所谓布施,讲的就是一个舍字。真正智慧通达、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能舍,身内如自己身上的眼晴、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念头,都可以舍;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舍。
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是不可以舍弃的。如果是不能做到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着手布施吧。世间人都把衣食住行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的布施也就最为重要。如果我们顺从其意,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们小器的习性;对外而言,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不过看破钱财是很不容易的事,最初做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勉强,但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最容易消除我们内心的贪念私心,也可以除掉我们对钱财的执着与吝啬。
08
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所有生灵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但是法有正有邪,如果没有正法,如何能够参与帮助天地造化之功呢?怎么能够使得世间万物都像裁布成衣那样的成功呢?怎么可以脱离尘世的种种迷惑与种种束缚呢?怎么能够治理与经历世上的一切事情,以及逃离这个污秽的世界与生死轮回的苦海呢?所以,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损不完全的,都应该要修补,整理。至于讲到佛门正法,尤其应该敬重地加以传播、宣扬,使大家都重视,以上报佛的恩德,这些都是尤其应该加以全力实践的。
09
什么是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大、道德高、职位高、见识高的人,都应该特别用心去敬重、侍奉他们。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仪容;对他们声音要柔和,心气要平顺。这样长期不断地熏染,使之成为习惯,自然会养成好的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动上天的根本。
出门在外事奉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而放纵自己随意乱为!审判一个人,不论他的罪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而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冤枉他人!服事君王,要像面对上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这对个人阴德的影响最大。试看凡是忠孝的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延绵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对这些,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对待。
10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有资格成为人,只在他有一颗同情他人的恻隐之心罢了。那些求仁的人,求的就是这一片恻隐之心;那些行善积德的人,积的也就是这一片恻隐之心。有恻隐之心,就是仁,就是德;没有恻隐之心,就是无仁心,无道德。
《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畜牲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侯的祭品勿用母的”因为要预防畜牲肚里有胎儿的缘故。孟子也说:“君子远离宰杀牲畜的厨房。”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古人有四种肉不吃的类忌:听到动物被杀时的哀鸣声的肉不吃:看见动物被杀过程的肉,不吃;自己养大的动物的肉,不吃;专门为自己杀的动物的肉,不吃。后辈的人,若想学习前辈的仁慈心,一下子做不到断食荤腥的,也应该从前辈的四不食之戒做起,禁戒少吃,甚至不吃。
对于食肉而言,虽一时做不到,也要渐渐地増进断绝荤腥的次数,这样时间长了,慈悲心就会慢慢增加。不仅杀生应当戒除,哪怕就是那些极小极小的,不论是愚蠢的或是有灵性的,都是有生命的物类。人类为了做衣服,要用蚕丝,就把蚕茧放在水里蒸煮,不知要杀死多少蚕蛹;农夫耕地种田,用药杀虫,不知要杀害多少昆虫的性命。因此,我们要体会衣食的来处,是经过多少生命换来的,牺牲它们的生命才换来我们的活命。所以糟蹋粮食、浪费东西的罪孽,应该与杀生的罪孽相等。至于随手误伤的生命,脚下误踏而死的生命,又不知道有多少,这些都应该小心设法防止。苏东坡有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话是多么的仁厚慈悲呀!
善事无穷无尽,哪能说得完;只要上边说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发扬,那么无数的功德,就都完备了。
部分言语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也可以说是些许片面。比如必须服从君主命令,但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是可以存在的。其实你如果多读几遍这本书你就会理解两者各自意义,但是其中也必定有重叠的组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