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过那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读人》?

见过那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读人》?

作者: 三江有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22:54 被阅读0次

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如何判断人、了解人、观察人的书。这种书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传统智慧(比如骨相学)的书,像通过额头的宽窄、鼻梁的高低、嘴唇的厚薄……来去看人的。这类书,我是敬而远之的。比如《观人术》。大体上有一些可借鉴,但是实际上并不靠谱。

第二类书,是根据人的身体姿态来推测他心理状态的书。比如《微表情》。根据他的胳膊、腿怎么放,他的身体姿态如何,来判断:他是不是紧张,是不是对你有防备,是不是想和你更多地接触……对于这一类书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三类的书,核心特征是靠逻辑来分析人,解读人。它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一个人的外表和行为,言谈举止,甚至包括他所置身的环境,都是这个人基本面的反映。

《读人》这本书,既不属于第一类书(根据传统智慧、骨相学写的书),也不属于第二类(从行为、姿态来推测一个人在某时某刻心理状态如何)的书,而是一种全新类型的书,也就是我说的第三类书。

什么是一个人的“基本面”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人的背景和基本素质,他的认知习惯和思考方式,等等。这些基本面上的东西,和这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甚至和这个人当下所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密切相关。这些基本面上的东西,一旦形成,往往就会相对固定,不容易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以,我们和人打交道,要了解一个人,了解“基本面”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了解一个人的基本面呢?就是要靠观察、分析、判断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从外在表现去反推他的基本面。比如,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所处在什么环境中?他的社会关系是怎么样的?他都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他和这些人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他平时的言谈举止是什么样的?再比如,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人亲手布置的工作场所是什么样的?他居住的房间是怎么摆设的?都放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倾听这个人是怎么和他人说话的,和熟人、和陌生人说话是不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够细心,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内容中,观察、分析和挖掘出他的基本面。

由于一个人的基本面是相对不变的。所以一旦我们把握住了这个人的基本面,其实我们就可以抓住一些和这个人有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去判断这个人下一步的行动:当同样的、类似的事情发生之后,他会怎样反应?甚至判断:当这个人在遇到新情况的时候,他的基本面又会决定他怎么行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就算是把这个人读懂了——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了。

这就回到了重点:我们读人、了解人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就是为了在将来需要做判断的时候,对这个人的行为做预测吗?我们预测的基础不是别的,是这个人的基本面——这就非常靠谱。

读人就是要从一个人的外在读出他的内心,然后,再从他的内心出发,判断在未来他会有怎样的外在表现——这就是预测。简单地说,就是先读进去,再读出来。这就是从逻辑推理的高度去读人,是读人的最高境界。

《读人》这本书,英文书名叫《Reading People》,第一作者叫狄米曲斯(Jo-Ellan Dimitrius)。这本书有个副标题,叫how to understand people and predict their behavior-anytime, anyplace,翻译成中文的准确意思,就是:怎样随时随地地去理解别人,并预测他们的行为。

这个副标题里,有两个关键的动词。一个是Understand,就是理解,这是指从外在表现,读出人的内心;另外一个动词是Predict,预测。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读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读懂一个人的内心,来预测和判断他在特定场合中的行为。

《读人》这本书的作者狄米曲斯博士就是(辛普森案)辩方顾问,正是由她来帮助辛普森案的辩护方来选择陪审团的成员。

美国司法体系中的陪审团制度。这对于我们了解这本书和了解狄米曲斯的工作会有帮助。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的审理,是由陪审团和法官共同完成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是这样。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陪审团和法官有不同的职责分工。陪审团一般由12名陪审员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认定事实。他们需要根据庭审中控辩双方出具的证据,来判断被告人是否犯有罪行。法官的任务,是在陪审团认定嫌疑人有罪的情况下,才依法量刑。

如果陪审团认定嫌疑人无罪,则法官就要宣布释放嫌疑人。而且根据“一事不二审”(一个案件不再重审)的原则,被告人将不会因为同样这一件事被再次审判,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陪审团的认定结果,就是终审判决。相反,如果陪审团认定嫌疑人有罪,这时法官才上阵,法官依据法律对被告人进行量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陪审团对于一个案件最后的审理结果,它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相当关键的。

那么,陪审员是如何选择的呢?首先,要根据陪审员的挑选规程和服务法案进行初选,被选出来的人,叫候选陪审员。候选陪审员的数量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人数不等。复杂一点的案件,可能会有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作为候选,都有可能。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是法官对这些候选陪审员进行进一步筛选,法官要审查和判断:这些人是否具有担任某个特定案件陪审员的资格。接下来是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叫“庭选”。

庭选的过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过关的候选陪审员中随机抽取一些名字做为备选;然后,第二个阶段,由法官和控辩双方(包括双方的顾问)决定哪些人最后会成为陪审员,哪些人成为候补陪审员。

在庭选过程的第二个阶段,狄米曲斯这种人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因为控辩双方都知道陪审员的选择是关键的。而他们虽然不能指定谁是陪审员,但他们有权否定——哪些人他们认为不合适。所以他们会剔除掉那些对他们可能不利的候选陪审员,他们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因为重视,所以除了自己的律师团队之外,他们还会聘请专门的顾问帮助他们去识人、判断人,协助他们进行相关的工作。狄米曲斯就是提供这种顾问服务的人。换句话说:狄米曲斯就是靠判断人来吃饭的人。

总之,狄米曲斯有一系列这方面的故事,她在读人方面经历丰富,可以说是业界翘楚。我们现在经常开玩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句顺口溜给人的感觉是:经常和人打交道,阅人无数是很有用、很有效的。如果真是那样,为什么每天在服务业里从业的人士,他见过各色人等,最后还是没有建立起有效阅人的本领呢?读了这本书,就能理解:光是见人多,没什么用,必须要像读书一样去读人,有逻辑、有套路地观察人、分析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后看透人。

相关文章

  • 见过那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读人》?

    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如何判断人、了解人、观察人的书。这种书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传统智慧(比如骨相学)的书...

  • 2021-10-26如果我不曾见过凋落

    如果我不曾见过凋落, 那我为什么见识过绽放? 如果能够紧牵着双手, 那么,彼此为什么,还要放开,彼此的手。 如果可...

  • 嫁得好?什么才是好?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人,这些人跟你说,女孩子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为什么要一直学习,迟早不是还要嫁人结婚生子,为什么...

  • 你那么穷,为什么还要读研?

    内容可能涉及三观不正,望雅正。 引子:近日收到很多学弟学妹关于读研的私信,主要涉及:接下来的复试、调剂、以及备考问...

  • 问天

    不拍马屁不会死,为什么那么多人拍? 不鄙视别人不会死,为什么还要鄙视? 淡定一定更幸福,为什么很多人不淡定? 焦虑...

  • 为什么那么多人找不到工作却还要制造机器人?

    2016年是机器人大热的一年。 邻知君今天看到下面这张图,还以为又出了新网红。但这尊长得挺符合直男审美的姑娘其实是...

  • 在这个世界,见过那么多人

    父母是那种什么事都不愿做,什么责任都不愿意承担的人,也不愿意辛苦赚钱,家里人没有任何柔和的时候,对自己向来够狠。 ...

  • 大学该不该读?

    大学该不该读?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不该读的话,为啥那么多人高三时候还要那么努力呢,划划水过去不就好了?所以,...

  • 那么多人说没用,你为什么偏偏还要坚持

    你遇见的事都是因你而生,你遇见的人都是为你而来。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资讯的发达,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读《致橡树》?

    为什么《致橡树》出版以来,广受欢迎,除了被编入教材,更在年轻男女中掀起一股爱情理念热潮、广为传颂? 或许是因为这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过那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xv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