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模型的重要性,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养成一个学科,比如说经济学的思维模型。
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方法。]
这是我学习的一个目标,现在才开始起步,从最开始,随着自己的好恶而选择学习哲学,心理学,还有一些理科,管理,商业,历史等等
最开始这些学习给我一种反馈,学习无用或者说学了变化也不大
但还是执着的相信,需要长期持续的输入,然后经历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感悟,也就是开始由理解一本书的内容由一部分中心思想到理解了大体脉络,到理解了作者如何讲其经验理论,再到能理解百分之六十或更多,这样一个过程,如何验证,就是放下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作者六七层意思
理解作者的经验理论或思想,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还得加上时间和个体的认知成长等,所以很多前辈给的意见是读一百遍,每读一遍会有不同的收获,累加起来读懂的部分就多了,还有作者讲的是“指字不差的阅读”也如这类,有时候读了多少反而没那么重要,理解了多少就比较重要了,举个例子,读了几遍的书其中就有《红楼梦》现在还记得一些诗词,人物故事和形象,但要理解和知道挖掘更多的部分,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读,与此同时还读了一些专家解读
这是学习的基本功,更进一步是需要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譬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还有其他的一些,这里很多人解释为系统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树,按照学科发展或者按照重要作者重要理论梳理等都可以
我现在是在这个阶段进行实践,接着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
用,学以致用,还有很多实干家推崇的经世致用,学到了是这件事的四分之一,会用完成了二分之一,这一步也在学习中同步实践,我一般通过设计应用场景或者教给别人等,譬如我学改善声音的知识,那么就通过锻炼改进可以做到长时间口头表达,然后通过做视频或播客来实践一点点改善声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72531c31178ef01d.jpg)
接着是验证,很多知识理论思想都有适用场景,检验调整后变成自己的会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所以我通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或者认知来诠释学习的东西,尽可能靠近作者的表达和思想等
最后是串联,或者说认知的拼图,把很多知识树创造成为自己知识的“森林”成为一个系统后,会有生生不息的效果,即能全部都用上,举个例子,导演需要写剧本的知识,表演的知识,然后是统筹现场,拍摄的知识,剪辑知识,音乐知识,推进事情一点点完成的管理能力,审美,知道足够多的故事,还有诸多杂学,当把这些一点点糅合在一起,通过整个团队来实现,最终生产创造出一个视听艺术品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好的演员进化成导演
在说一下学习的练习,现在提到练习,很多人就想到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等,而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练习是有一个标准的,练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达到一个职业水平,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在无需比拼天赋运气的这个层次胜出。
关于这一点还有更进一步的经验,当达到职业水平后,也就是某个知识树长大成型,就需要新的知识树赋能了[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也就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1)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2)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位列前25%]
例子:我的绘画技能比大多数人都好,但我并不是真正的大艺术家。同尚未走红的普通喜剧演员相比,我的幽默高明不到哪去,但我比大多数人要幽默。问题的关键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但画得好,而且幽默段子写得好,再辅以一些商业才能,作者斯科特的漫画取得巨大成功
以上即多元思维模型的一些理解和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