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电影,特别是武打类的电影,一言不合直接放大招,干脆利落、绝无拖泥带水。
电影里的主角或阳光帅气、或睿智沉稳,配角和路人甲乙丙丁呢,则无论怎样表现,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衬托主角。主角与配角各司其职、各安天命、有条不紊。
我看电影时,会不自觉地展开想象,假如我是编剧,我该怎样提炼文字,将各场景精准表达;我又该怎样去设定剧情与结局来体现我的内心世界。再假如我是导演,我该怎样布置画面,怎样将精炼的文字化为图像,一幕幕铺开,向世人坦露心声。
老师说该多看电影,它会让你体会不同的人生,就像你自己亲自生活了几辈子一样,看来所言不虚。
人生如戏,我们每天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电影里呢?只是导演和编剧不同而已。还是率性单纯一点好,活在自己的电影里,做自己的主角,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看《叶问》不会太烧脑,如果没有意外,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自在地预测到结局。好人就是万里长城,永远屹立不倒,当然,不倒的更是他的精神;坏人即便苟延残喘,在最后时刻也必得就地正法,或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不然何以体现人间正道是沧桑?
随着剧情的发展,自己预测的结局也在一点点推进,这就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和可爱的阿Q精神,觉得自己也还不错,起码在电影构思上与某编剧不谋而合,再延伸想一些,我会不会也有可能做个编剧?写个小说?越想越开心,觉得还得多看看电影。
叶问算得上一代宗师,他将咏春拳乃至中国功夫发扬光大,让所有人对中国刮目相看。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会热血沸腾、血脉偾张。
我儿子说叶问好是好,就是咏春拳看上去有点“娘”,这是他们这一代孩子的普遍审美,他们喜欢激烈的、热情似火的东西,对咏春拳这样的涓涓细流不感兴趣。
但是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确实是这样,咏春拳看上去异常柔美、甚至娇弱,何以会打败气势汹汹、彪悍有力的对手呢?曾国藩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那么,同理可证,天下之至柔亦可胜天下之至刚。过刚易折,对方越勇猛,我方非得越柔和才能取胜,四两拨千斤才不至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易经中会讲“上善若水”,水,是世间最柔和、最不拘小节的事物,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甚至没有形状,但是它自有自己的力量,听说过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而石面对水,木面对绳,却怎样也奈何不得,只好感叹一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吧。
做人也要像水一样,下坡时,不要故作高深,顺流而下就好;上坡时,也不要纠结懊恼,实在不行绕路也可前行,不忘初心就好。看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没有一条河流是笔直如尺子的,无一不是弯曲蔓延。而我们的祖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几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其中多少苦辣酸甜?又有多少曲折迂回?又或许曲折迂回的才是人生。
所以咏春拳自有它的好处,你得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