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今早听了一位家人的连麦,做的笔记:
连麦1:一位妈妈总是为孩子学习而感到焦虑,尤其是写作业,会有很大的情绪,怕伤害孩子。
焦虑是控制不了的,要改变的是对事情的看法。大多数人焦虑孩子学习的背后是忘记了目标,而关注在行为上面。
焦虑本身是一种认知反应,是想让对方如你所愿。要看到焦虑背后更远的目的是更加高效的学习,焦点不是在行为,而是在高效学习和成长的效果上。
改变认知,突破模式,看到旧模式,建立新模式:观摩,自己感悟,学习,高人指点。道理我都懂是一种极大的自我欺骗,还有很多并没有真正理解。学到了知识做不到,懂而不会,不是真懂,没有形成脑回路。做到才是真正知道。场景化的实际应用做不到,没有形成程序化思维。
当下那刻要有所觉察,积极暂停清醒下来,有所改变。要把知识场景化,知识可视化,能力程序化1.2.3,多观察多看书,加强模拟练习,刻意思考,刻意练习,在脑海里123步骤想明白,当下次遇到孩子的事情时真正发生时就能知道自己怎么做,及时冷静下来。这是高手家长的绝招:谋定而后动。
具体操作:(一挺二看三行)
1.觉察暂停,深呼吸放松,冷静下来,摆脱过去模式的启动,2.看到孩子做得好的一面(孩子的优点,家长爽了),最在乎的价值和心理需求是什么(孩子爽了),鼓励肯定,建立良好的关系,3.有针对性的引导他思考,让他做决定。
知易行难,听懂比记笔记更重要。为了知,要保持专注的链接,关注老师,和知识真正的对话。深层次的知,高质量的行,深层次的知,决定高质量的行动。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自我负责,程序化思维,知识场景化。
觉察 , 马上放下。
遇到事情先意守丹田(肚脐下一手掌的位置),嘴巴打开,可以有效释放焦虑,路有千万条,我们不走独木桥。换条新的路径去尝试,条条大路通罗马。尽量多和孩子讲故事,知识可视化,能力场景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