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非常地善于雕刻。因为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他就用自己超凡的技艺雕刻了一个美女取名为——加拉泰亚。他就像对待自己妻子一样地爱着加拉泰亚,并且向神祈求赐予加拉泰亚生命。终于有一天爱神被皮格马利翁感动了,赐予了加拉泰亚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对某事怀有积极的期待时,事情就会进展得很顺利;相反,如果对某事的看法非常消极,那事情也必然会不顺利。 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用学术的语言表达,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这种效应在教育教学有上有深刻的体现。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的具体内容:
这个实验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新学期,校长找来两位老师跟他们说:“你们是全校最优秀的两位老师,为了要奖励你们,学校现在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智商很高的学生给你们教,但要记住不能告诉孩子还家长这个事实,只要像平常那样教课就可以了。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一批学生的成绩果然都变得很优秀,而且比其它学生的分数高出了好几倍。参与这个实验的学生和老师都是随机选取的。
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体会:面对形形色色、个性不同的学生,一定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给予表扬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付出努力,取得学业进步。
小鹏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反应快、成绩不错。但却非常调皮,经常在课堂上打闹,影响课堂秩序,令人头疼。有一次我在马路上遇到小鹏的母亲,在简单交流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后,他妈妈说,我一个人带他很辛苦,可孩子还经常和我顶嘴,我总是忍不住要打他。我想了想说:“我理解你的辛苦,理解你希望孩子变得更懂事并能成才的愿望。但你更应该看到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他也很难过。还有他虽然调皮,但课余时间都是他带着小伙伴们玩儿,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具有不错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不要批评他,要多鼓励。回家后就和孩子说,老师夸奖你并且很喜欢你。 ”
第二天在课堂上听写完,我在教室巡视,看到小鹏的字,令我震惊。小鹏写字一直快且潦草,以前我无论采取什么办法让他改正,效果都不明显。可这次却让我刮目相看。我问小鹏,今天你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他答:因为你昨天和我妈说我在学校表现很好,然后我就觉得自己字要写好一点。有同学补充说:小鹏他今天早上就写得特别好。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同时又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我又发现,其他一些调皮学生因为我表扬小鹏后,似乎字也写得比平时认真好多。于是我全部夸奖了一遍,还趁热打铁: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每天有进步就是成功,你就是最棒的!
为何我让小鹏妈妈转述的那几句话,就能给孩子带来改变?因为孩子的逻辑很简单,既然老师当着我妈的面说我表现那么好,那我也得做些和老师说的相符的事情来,比如字写好点、上课认真些 ,不然怎么对得起老师呢? 有时改变就是那么容易,它需要一个契机,需要找到问题的点。
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假如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更多地在学校里和课堂上表现出来。小鹏问题的根源主要就在这里。同时,我们知道,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表现情况的获取,往往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信息沟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老师应该向家长说些什么,怎样去说。我和小鹏母亲的一次交流,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一方面, 沟通并不是告状,更不是盘点学生在校的斑斑劣迹。 假如我们把希望学生达到的状态,无比真诚地告诉家长,也许效果反而更好。一方面,老师也要无比真诚地看待孩子,觉得这孩子冥顽不灵,他绝对会是你们班最头疼的一位;觉得这孩子孺子可教,他一定会真的慢慢变得礼貌又懂事。 为此老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教师期待”充分表达出来,哪怕从这孩子万般的“不是”中挑出一点“是”,甚至撒一点善意的谎,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越变越好。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绝妙之处:一旦希望的种子被种下,收获便是迟早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