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读了遍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在这之前,虽然已经看过两遍,但是,看完以后还是有种沉甸甸的,帐然若失的感觉。
虽然我不能对二战德国犯下的罪恶感同身受,但是书中米夏时刻的内心剖析和反思却打动了我,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下一代对自己国家曾犯下的错误的一种反思和责任感,我觉得这很可贵。
其间,我也看了其他一些书评,很多人把这本书当作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但我更想要把关注点放在米夏和汉娜两人之间的情感(原谅内心是一个花季少女心❤的浪漫憧憬咩~)。
一个15岁少年和相差20多岁的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带一些传奇色彩,而作者施林克用庄重又不失本真的笔调描绘出的画面,更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种庄重而浪漫的美感。比如汉娜弓着身子穿长筒袜,汉娜在田野里骑着自行车裙角飞扬,米夏为汉娜朗读《奥赛德》等等,很多画面描写的真的很美,画面感很强,像看一场唯美的电影,可能前面太过唯美和浪漫,所以到后来汉娜消失之后的部分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画风变的沉重,压抑,充满成年世界的理性和麻木。
汉娜最后的死为这个爱情故事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我一直在想汉娜为什么自杀,是因为不想回归她已经脱轨很久的现实,还是不想以年老的姿态面对她爱的“小东西”米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汉娜的死让这个爱情故事就此完结,并因此蒙上了一层忧伤和惆怅的气息。
这是一本用庄重的笔调描写一个爱情故事的书,在现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同时,也希望自己再读《朗读者》的时候,可以有更加不一样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