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表达想法的内在愿望,但真正能够转化为文字的却不多。
比如有的人看到一个话题,心中汹涌澎湃,可一拿起笔,头脑中就是一片浆糊,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说起,也不知道怎样有逻辑的层层推进,火热的念头只是一闪,就熄灭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那我必须推荐你掌握下面这四种写作结构,它们能让你轻松突破逻辑混乱的写作障碍,下笔如有神助。
一、总分总结构
如果稍稍回想一下,高中议论文写作就常用这样的写作结构,先总述一个论点,接着用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终总结呼应开头,文章就成功了。
我们看这篇新媒体文《当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结构。
首先,作者提出论点:当孩子被欺负时,不要轻易替孩子说“没关系”
其次,作者用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1、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用几个负面的例子指出,父母不能给孩子撑腰,会刺痛孩子的心。
2、一句轻飘飘的没关系,足以毁掉孩子一生的性格。用一个女孩撞车后的忍让表现,论证父母的过于“大度”会让孩子养成懦弱性格。
3、最好的父母,是用爱给孩子打造一身铠甲。用几个正面的例子,指出在孩子受欺负后,父母的正确做法。
最后,作者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升华主题,再次强调父母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才能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在论述分论点时,可以根据所选素材的情况进行论述方式选择,主要有并列、递进、对比这三种方式,比如上文中运用素材的方式就是递进式加对比式。
总分总结构是一个常见结构,当你不知道用什么结构的时候,用这个结构就对了。
二、并列式结构
如果你对一个问题产生了不少具体的建议,那么最安全保险的结构当属并列式(清单式)结构了,这也是新手首选。
这个结构就是把并列的几个观点罗列出来,分别阐述。
比如这篇新媒体文《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四个迹象,家长必知》,作者列出了孩子四个方面的优秀迹象:
1、有教养;2、变得自信;3、学会自律;4、勇于承认错误。
最后总结,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指引,需要父母陪伴。
可以看出,这种文章的结构比较简单,每个论点相对独立,只需分别具体阐述即可成文,因此对于新手小白特别友好。
三、递进式结构
如果你是一个逻辑清晰、思想深刻的人,那么不妨试试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最简化的一个版本就是我们熟悉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比如这篇新媒体文《上海14岁女孩跳楼自杀,1500字遗书曝光:“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中,作者首先用14岁女孩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出主题,接下来就开始递进式阐述:
1、孩子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写出自杀的根源是孩子的负面情绪无处释放,而当这些情绪被忽视和被压抑时,是最为危险的。
2、最让孩子绝望的,是父母的虚荣。进一步指出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强烈的负面情绪,直指父母的虚荣心。
3、优秀的父母,鸡娃不如激自己。那么如何不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又能影响孩子走上积极主动呢?作者给出的对策是让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努力。
最后作者用宫崎骏的话进行点题升华,再次强调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世界的态度。
递进式结构难度较大,需要对所写事件进行深刻思考,新手可以在写了一段时间并列式后进行尝试。
四、SQA结构
所谓SQA结构,就是情景(stuation)、问题(question)、解答(answer),是新媒体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快速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自然地跟着写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
比如这篇新媒体文《朋友圈屏蔽同事的人,为什么更容易涨薪20%?答案太颠覆了》
首先,作者引入了一个情景:读者小玉求助——主管建议她少发朋友圈,否则同事会觉得她很闲。她因此感到委屈,认为她发朋友圈并不会影响别人。继而引出问题:朋友圈究竟有没有影响,怎样扩大朋友圈的正面影响。
接下来,作者开始对朋友圈进行剖析,指出同事不是朋友,屏蔽是为了公私分明;朋友圈是我们人格的表现,会影响职场中上司对我们的判断。
最后,作者提出了用朋友圈扩大正面影响的方法:多发有价值的内容,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等等。
这种文章通常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深受读者青睐。
以上就是写作时可以选择的四种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段位”进行选用。快速掌握的捷径是:多分析和拆解各类爆款文章,看到一篇文章先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用了哪种写作结构呢?
多阅读、多思考、多训练,写作将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