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星期六,早就想听我国心理学大师林崇德教授的课,但是我想林教授已经马上到80高龄,不可能再上网课了,没想到在中国大学慕课里竟然看到了林教授的课,而且是才开的课。今天一天我都沉浸在林崇德教授“创造型心理学”的课程里,深深被其对自身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所折服。
今天听了8个单元,十二个讲座,林教授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始讲起,林教授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重磅炸弹”(问题)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为什么中国公民获得到过诺贝尔奖这么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成绩很高,而缺少创造力呢?是啊,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多么辉煌的历史长卷。而今,为何会被世人质疑缺乏创造力?是我们教师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兢兢业业,授业解惑。是我们孩子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孩子的辛苦、勤奋、努力在全世界也是排得上号的。那么,在高速发展现代社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林教授一语击中,高智商不等于高创造,高知识并不等于高创造。我们当代最缺乏的是人的创造性,也就是创造型人才。
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一贯而为之的工作模式,林教授的一语击中让我蓦然发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原来我们现代人的创造性都在磨灭。何为“创造型人才”?具备怎样的素养和特质才能冠以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到底靠什么?
跟着林教授的娓娓道来,我们走进了创造型人才的心理学分析之路,探究之前的未知领域。从国际上对“创造性人才”的三种定义“强调过程、强调产品、强调个性”到创造性心理学研究阶段,从创造性人才构成的心理因素到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每一个环节林教授都辅以大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事例帮助我们理解。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也悟出了林教授本次课程的重点:培养创造型人才,要靠创新,这是关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而今天我们每一位倾听者,身上都肩负着这个重任。而要培养具备创造性的学生,首先我们的教育要实行创新。让我们每位教师试着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点亮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一双创造、创新的翅膀,飞翔在成长的广阔天空!
之前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总是觉得它非常的神奇: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神乎其神。但是今天的心理学课程却让我感到不枯燥,也感觉心理学并不高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
最后想说,以林崇德教授的资历、阅历、能力、年龄,完全可以享受人生,但大师依然坚持在一线上课,感觉大师很平民,很具亲和力,学术的高深背后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乐观,他们的经历是我们这一批小字辈所不能经历的,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自己专业领域研究的不离不弃,无论何时何地,我想这也是今天在听课所赋予我的不一样的感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