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来源于生活实际,体现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服务于生活实际。人之有别于物,唯创造尔。
(一)创造的关键因素
创造的因素虽“知、行、情、思”缺一不可,但唯“情”与“思”为创造之关健性决定因素。这就明确了创造属于人的主观性行为,非其他事物所能拥有。
(二)创造的方法
创造的本质属性与其客观存在的辩证统一决定了“思”与“行”在创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创造是人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主观需求对客观世界进行主动、能动地改造,积极运用“思行合一”策略,充分调动各种思维方式、技能技巧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对比、求证、实践、研究、推论等,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创造的过程
生疑、析疑、解疑。宋代朱熹曾经以诗阐述了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系及方法,诗云:“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可见,疑问是创造之本。唯有生疑,才有孜孜不倦的求学之旅、分析论证的求解之路、千辛万苦的创造之果。
(四)创造的种类
1. 改造
大部分的创造行为都属于改造性行为。是在事物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深度的、广度的功能变化的改造,使之更加适合人的使用需求。如信件发展成微信等电子通信方式;纸质货币发展成电子货币等。
2. 再创造
问世间情为何物?天地宇宙何其神奇?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天地宇宙、八荒六合无不发生着再创造,此谓“道”!然而,客观事物的创造却非物之所愿。而人之创造,却是人之所为,为人而造。特别是对于需要人的“情”与“思”为主的因素才能构建的事物尤为显著,如音乐的演奏与赏析,由于各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意志的差异,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感悟也有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由于心情、精神状态的不同,其理解、感悟也有所差异。凡此种种,对客观世界已有之事物,依据人的主观意识而再现,却事是而非的行为,皆为再创造。
3. 创造
盘古开天辟地,是谓创造。鲁班发明“锯”,是谓创造。电灯的发明,是谓创造。凡此种种,若有神助,开天下之先河,创恒古未有之事物,皆为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