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贵州第二次助学分享培训会
三月,在阳光下成熟,走在春天的阳光里,天是那样的蓝,草是那样的绿,花是那样的艳 ——
真想,握一把微风、一抹新绿,在三月的天空下奔跑。
真想,鼓一把干劲、一股勇气,在三月的风雨中奔流。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与三月轻语,我知道三月的风会告诉我幸福的方向,三月的雨会赐给我甜蜜的回忆,三月的阳光会送给我抚慰。贵州乡村教师三月的日子,也因为有云上贵州而精彩!
贵州——这个中国西南的省份曾经给人的固有印象是:青翠的群山美景、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却也与偏远、落后、贫困联系在一起。贵州作为中国西南省份,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国家大数据中心落地贵州贵阳,吸引了许多高科技电子企业入驻贵州,如今她的变化却让世人眼前一亮。从此,贵州多了一个别样的美称——云上贵州。于是,便出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生态农业等。那么,那些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缺师资,缺音体美课程,又是如何互联网+教育,来补齐师资不足的短板呢?
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木杉教学点去看看,这一所村级教学点与互联网+教育又有哪些故事呢?木杉教学点是一所离息烽县城35公里,坐落在息烽西北与修文县接壤的一所大山深处的教学点。在职教师5人,教师平均年龄49岁。在校学生127人(其中学前班37人),有一至五年级五个班和一个学前班。在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开齐音体美课程。该校点负责人徐萍老师,多年来一直走在利用公益办学的路上,本着什么都可以等,唯有教育不能等的理念,虽然办学硬件设施基本满足,但是师资不足问题常常令她苦不堪言。 2017年6月贵阳市教育局领导引进上海沪江互加计划,互加计划对于徐萍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久旱缝甘雨。她充分利用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补足师资补足的短板,开足开齐了课时,让学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不仅开足开齐了课时,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于是,徐萍老师决定把互加计划优秀教育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乡村学校,希望更多的乡村学校的孩子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说干就干,她自己办公室的电脑面前,架起一个摄像头,在上海沪江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提供了cctalk平台的支持,把自己利用互加计划实践,以及改变山村教育现状的经验,通过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分享给很多山区学校的老师,乡村教育界的互联网+教育——“云上贵州”就这样在大山深处的木杉教学点诞生了。

第一次培训会上,709名的教师足不出户,就完成一次低碳、省时、省力的培训。第一次培训会结束后,开阳县教育局刘建局长发来了这样的一段话:“一生一世,三生三声,让我们遇见在美丽沪江,一线一网一标一人牵起了大众心,扬帆多彩的贵州,爽爽的贵阳,红色经典,温泉息烽,水东硒州,诗画开阳。感恩沪江,做实互加,我辈辛勤,脱贫攻坚,富美乡村,公平质量,梦想中国。”这段话是对所有乡村老师的激励,也是所有乡村老师前进的动力。

因为教师的成长也需要不断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引领,通过社群化学习,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时隔一周,2019年3月28日,云上贵州第二次助学分享培训会如期举行。让常年工作在大山深处的老师从幕后的助学工作,走到互联网平台的台前,分享自己的互联网+教育教学优秀故事。乡村老师从单打独斗、默默无闻,到被人认可,成为榜样的力量,当老师们被看见,自然就激发出内驱力。在自己的学校又带动一批老师成为优秀老师,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社群化学习的力量。
本次分享的老师,分别来自清镇市卫城小学的詹娇凤老师、修文县久长镇中心小学的杨沅纬老师,以及开阳县南江乡新隆小学的刘应祥老师,又会给贵阳市乡村学校老师大家带来怎样的优秀助学故事呢?
清镇市卫城小学的詹娇凤老师,为了能让所任班级的孩子受到诗歌的熏陶,由于学校课表中没有安排彩虹花晨读课程,一次次的早起,利用回播课程让孩子们晨读,一次次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黑板的布置,在她的陪伴下见证了孩子们改变,虽然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她收获了成长,收获陪伴的幸福。
修文县久长镇中心小学的杨沅纬老师是一名年轻老师,但他却以年轻人的朝气在互联网课程中,不断尝试,不断践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是他付出后最好的回报,优秀打卡榜单上“杨沅纬 修文县久长镇中心学校”就是最好的证明。

开阳县南江乡新隆小学的刘应祥老师在分享会上,分享了他从一名助学老师到县级助教成员的经历,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网络分享会上,各个地区的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践行证明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在线老师们认真聆听,在对话框中积极参与互动,道出许多共同的心声。
三位助学老师分享结束后,徐萍老师的总结分享更是给各地区的老师们带来了感动。她从接触互加计划时,如何克服学校没有网、没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利用上海沪江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开足开齐课时,到见证学生的变化,见证教师的变化,见证学校学习氛围的变化。特别是徐萍老师分享她在2018年为了把互加计划相关课程落到实处,践行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一年的时间里她只回过五次家,只打扫过一次家里的卫生,而且都是在放寒假期间才回去打扫的。她为了能给山村教育找到一条适合的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情怀,深深感染着在线的每一位老师。她给在线学习的每一位老师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老师们如何利用互联网课程,补齐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短板,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乡村学校互联网+教育——云上贵州的故事一直在继续,期待贵州乡村的老师们,也来分享你的教育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