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份子,起始于送礼,而送礼来源于古老的祭祀活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直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家搞什么活动时候你送了礼给我,那你家有什么节目时候我也过去给你送个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随份子这种风俗。有个笑话,说原始社会如果大家随份子,就是送你一代野果子。关于随份子,我记得最清楚的两件事情就是,第一件, 春秋战国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朝天子送一车茅草,由此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这事也够奇葩的,份子好小,一车茅草,可引起的事件真够大的。第二件,就是刘邦随礼赚娇妻,话说吕公摆酒,当时萧何主管收礼。按照规定,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当时一万是一个天文数字,刘邦压根一分钱没有出,但吕公看中了刘邦的胆识和智慧,不但让刘邦到堂上喝酒,事后还果断把女儿嫁给了这位未来开国天子。可见其眼光之犀利。
随份子历史由来已久,今日农村,随份子风俗依然无处不在,前不久,看见一则新闻,说重庆一位乡村医生不堪份子钱 拒绝一切无事酒,请一位小学老师给他写了一张《温馨提示》,大概内容是:因收入微薄无法承担太多应酬,除丧葬、嫁娶之外,拒绝参加一切酒席,望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多多理解。《告示》的落款人为“谢金华”。此文引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加入对份子钱的讨论中来。那么份子钱到底是该随还是不该随呢,这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的,反对的声音都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支持的一方大概有这样几个观点,份子钱的出现是农耕时期大家为了扶助一些贫苦一些的邻居,当那些贫穷的邻居有嫁娶,丧葬时,单独一家其实是不够力量来完成这些大事的,于是其他各家各户都会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出礼物的出礼物,比如说一些猪肉,鸡这些东西,帮他度过难关,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形式,这当然是好的,比如说村上有哪家小孩考取了大学,那么摆几桌酒,庆祝一下,村民过去喝酒的时候随点份子,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为他去读书凑点学费。
第二,随份子呢才能摆酒,能够增强仪式感,很多大事情需要有完整的仪式才行,嫁娶、丧葬这些当然是,盖房子,办寿这些都是,一个仪式就是一份祝贺,才有气氛。
第三,能够增进亲戚,朋友间的联络和感情。今天很多农村地方,大家常年外出务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借着摆酒席,随份子,大家互相走动走动,增进亲情和友情,也是好事情。
而持反对意见的一方则认为,随份子以前是互帮互助,但是慢慢的演变,就不管那家是贫穷也好,富贵也好,有大事情就要随份子了,甚至是买车这些小事情都要随份子,今天在农村,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很多人不管是婚丧嫁娶也好,搬家,过生日也好,通通都办酒席,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笑话,说有个村,给猪搬家都办酒席,都要大家去随份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堪份子钱的重负,毕竟有的人经济收入比较好,但是有的人经济条件就比较差,心里变得厌恨起来,但面子上又过不去,于是不得不死抗,像重庆那位乡村医生那样勇敢站出来的,毕竟是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份子钱的来来往往,有的人得利,有的人就吃亏,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钱贬值的很快,以前,一百元可能是个大数目,但现在一千元都不多了,你家结婚的时候你给我随一百元,等我结婚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几年,但你依然给我随一百,那我就吃亏了。还有就是有的人收礼的时候收了一百,但是回礼的时候呢就回五十,自己口袋里面落下五十,这样很容易造成大家随份子的时候心里不平衡。
第三呢,有的人借机敛财,像上面那个重庆医生拒绝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无事酒太多,他并没有认为婚丧嫁娶不用随份子,而只是认为搬家,过生日,生小孩这些不需要摆酒。有的人特别热衷于摆酒,自己建房子摆酒,买第一套房子摆酒,买第二套房子摆酒,然后城市里的房子是用来投资的,那卖掉两套,又再买第三套房子的时候依然摆酒。大事情摆酒,小事情摆酒,一年摆上几次,让人烦不胜烦。
第四,有些久不联络的同学,朋友,突然间找到你,就是为了让你去随份子,这也是让人很反感的事情。有位同学就和我倾诉过一件事情,说他一位大学同学,五,六年没有和他联系过,但有一天突然在朋友圈加到他,刚刚开始他无比感动,但没有聊几句,那同学就和他说,他某月某日新婚典礼,请他到场祝贺,他心中犹如吃了一个苍蝇。
两种意见,大家互相吵吵,不知你如何看待,份子钱到底需不需要随,希望在评论区大家都不吝笔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呢,我的老家江西,结婚必然摆酒,摆酒时是需要随份子的,有的地方随份子的数目还挺大,而我现在所在的城市佛山,这里摆酒一般不随份子,就是请客吃饭,有钱你就请,没有钱的时候就发喜糖这些,不摆喜酒。大家去喝酒的时候呢,一般也是随几块钱,表示一下。佛山的经济较江西发达很多,我不知道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呢还是其他原因,就我个人感觉来讲,佛山摆酒这种风俗比江西更好一点,但江西的婚礼一般更为热闹,佛山有时候结婚也不摆酒,多多少少有点过于安静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