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新手运营指南——《运营之光2.0》读书报告(1)
作为一名应届大学生,《运营之光2.0》是我运营工作的启蒙书,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运营的理论知识,给了浑浑噩噩做事情的我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为了对书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我决定融合自己的经验来写出读书报告。如果有帮到大家不胜荣幸,非常欢迎并且渴求运营位哥哥姐姐们阅读此文并给出指导建议。小女子在此谢过~
我把这本书划分成三个大的部分,一是“运营的重要性”,包括“引言”、“第一章”和“尾声”、“附录”在内,总体表达了一个观点:我们正在迎来“运营驱动”的互联网时代。第二个大的部分是“如何做运营”,从“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写了一个运营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运营的工作方法。三是“运营职业指导”,在最后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我的写作重点放在第二点“如何做运营”上面,这些是核心也是干货。
读书报告将会分为4个章节:
(1)一个会做运营的PM(运营&产品)
(2)擒贼先擒王(核心点)
(3)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做好运营)
(4)积木是怎样搭成的(内容&用户&社群运营)
一个会做运营的PM(运营&产品)
先说我自己的观点吧,放在一个更高的境界来说,一个会做运营的产品经理就是一家公司。身边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同校一位学长,我们相差4届,也就是我大一入学的那年他刚好毕业。当年我9月份入学,1月份期末考试周听说了一个学校公众号,可以查成绩、查图书馆的书,还会每天推送一些我们在校生真的很关注的事情,例如体侧,例如集体户口……当然了,还有万年不变的表白墙。以上事件均发生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从那以后,这个公众号直到现在都没被我取关。我印象中它做了很多事情,为图书馆考研被收书的同学们发声、为被学校宿舍热水逼疯的同学们发声……这些涉及到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文章写得出奇的好,感人至深,传播性广,最后也真的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从此对这个公众号,大家有的不仅是信任感,更是依赖和认同。以至于后来当我知道这个公众号背后其实只有一个学长,以及他招的两三个小编之外再别无他人的时候,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并且久久不可熄灭。这个能引导学校舆论的男人,敲得了代码,做得了产品,还懂运营。要知道,公众号从无到有,是他一条代码、一条代码地敲下来的;公众号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功能,要发一些什么样的文章,也都是他定的;是不是该搞个小活动,是不是该接个小广告,全凭他在团队里指点江山。这样的一个人,当年有不少投资找到他,要他开公司,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读研,现在在一家AI创业公司做自然语言处理。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把公众号做到这样的风生水起,代码、产品、运营,一样都不能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产品是他一点一滴塑造的,所以他对这个产品足够了解,产品的优劣势在哪里,该如何运用产品的优势做运营,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运营,运营端有需求的时候提到产品上需不需要实现,技术上能不能实现。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那一个运营究竟要多懂产品呢?我认为是,多多益善。
产品是活的,抛开代码部分来说,产品从探索期到快速增长期,到成熟稳定期,再到衰退期,每一个步骤的运营侧重点应该在哪里?运营端应该如何去配合产品完成每一个阶段最该做的事情,以期产品的收益最大化?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采用的运营策略和手段是一样的吗?
综合读书和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产品,在探索期的时候,做的都只有一件事情:磨合需求。无论是找到KOL,还是找到垂直领域的发烧友,或是以邀请码的方式来找到一群人体验产品,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一定要做,而且在这一步一定要给予种子用户足够的关注,让他们有参与感和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把尚未全面开放的产品,至少是其核心功能,做到极致,做到用户最喜欢的样子。
这样再信心大增地来到第二步,快速增长期。在这个阶段全面推广产品,逐渐进行精细化的运营。推广和运营的手段选择基于产品业务类型。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因其商业逻辑、典型用户使用频次以及用户间是否通过产品结成某种关系而有不同的运营方法。接下来就是成熟稳定期,这时候重要的是变现(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人嘛),商业变现路径是这个时期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另一方面,用户对精细化运营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你做得越精细,用户的反馈就会越好。举一个互联网之外的例子,我在某宝的海尔旗舰店买了洗衣机,上午下单之后人家下午就打电话来确认送达时间及地址。这一步其实它可以不做,但是如果做了,会让我觉得这个品牌非常的严谨可靠,在我下一次想要购买家电的决策过程中,我可能就因为这件事而偏向选择海尔。
最后走向每个产品都无法避免的衰退期,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当然是探索新的产品方向,时代是洪流啊,如果不跟着飘就会死掉哦。想当年家大业大的柯达产业,因为探索数码相机的脚步太慢,让人痛心疾首。与此同时,思考如何减少老用户的流失,是运营在这个阶段下功夫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一个运营连产品的基本分类和阶段都搞不清楚,是根本无法开展运营工作的。产品是有阶段性的,运营是有层次感的,早期重口碑,发展稳定期重用户,衰退期重服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说到这里,运营为什么要懂产品,黄有璨老师说得好:第一,降低你无脑吐槽或提出无脑需求的比例;第二,寻找合理高效的产品机制为运营服务会提高效率;第三,降低与产品经理及研发间的沟通成本;当我们做到了前面三点的时候,其实你做的运营已经开始产生高效收益了,这时候迎来第四点,有助于工作的合理推进,并且让自己在业务链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用简单的话讲,一个项目的运营能有多懂产品,相互之间的沟通就有多高效和顺畅,项目开展得就有多和谐,做得有多好。
当然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左手抓运营,右手抓产品,踏踏实实学起来,做出来,是我这样的职场小萌新最需要的。
此篇涉及引用黄有璨老师《运营之光2.0》
2.7一个优秀的“运营”,到底需要多懂“产品”
4.1运营背后的客观规律:从“层次感”到“非线性”
4.2四种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差异
4.3如何结合产品业务类型规划运营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