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谁家新燕登府第?
这几天,全是关于高考的话题。昨天开始放榜,中午醒来,先是微信圈有人报喜,各地各校状元,一一从繁重的课业中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
从昨天下午上班路上到整个晚上延续到今天,见面寒暄的全是高考分数,金榜题名的兴奋溢于言表,不太理想的就显得落落寡欢,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这就是生活,高兴也是生活,忧愁还是生活,只要来了,就得面对,谁也绕不过去。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也随着应考人数的相对回落,今年甘肃的一本分数线460分,多少有点意外的偏低。高考文理前三甲一改师大附中垄断的局势,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效果,兰州一中、会宁二中、陇西一中都榜上有名,与师大附中齐名占据了几个席位,多少感觉有点欣慰,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民乐一中有点失落,没有看到它的影子。
一本上线率、学校排名的详细情况,也许有更权威的数据足以说明,但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有民勤一中排名上升了,山丹一中要走一段下坡路了这样的说法。其实生活起起伏伏这才是王道,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是多少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对谁例外过。
今年我周围熟悉人的孩子,基本都传来的是好消息,500分以上的孩子可以说比比皆是,“超水平发挥”这句话几乎大家都如是说,谁都说今年的数学和理综是多么的难,超难,但是孩子们的成绩都好像比几次模考的成绩要好。
我孩子所在的学校也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的突破,尤其今年该校的理科状元就被我同事的孩子拿下,真的是很振奋精神。
但欢乐和烦恼都是人家的,我的煎熬还没有到来。两年后的今天,我的孩子在经过了十二年的跋涉后,将会亲历高考的战场,那将是他人生的大考,也才是最煎熬我的日子。
别人家的孩子说起来都云淡风轻,但真正自己面对的时候,才会有更深切地体验。不断地积累人家孩子的经验,好的坏的都积累,好的就学习,不好的就避免,进入高中,就仿佛进入了雷区,变得战战兢兢,变得小心谨慎,变得胆子越来越小,真有山雨还没来风欲已满楼的滋味,高中生难,高中生家长的难有谁知?;
尤其在每年放榜的时候,西北高考的话题一直要沸沸扬扬到学生们陆续拉着行李箱远离的日子里。
这么隆重的高考,其实在侧面烘托了我们西北的落后,也从这个角度上再现了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2006年到浙江衢州巨化公司学习,在细雨霏霏的杭州灵隐寺的旅游车上,导游就是一位特别年轻的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脖子上挂着一个收钱的包,非常卖力的把来自各地的游客往当地的特产店里介绍,其老练的做派与他稚嫩的脸庞多少有点不太相称。
2010年我们筹建20万吨合成氨项目,其中30000M3气柜的施工单位老板,就是来自徐州的一位毛头小伙子,人家年龄不大,孩子已经几个,在外面独自开拓业务已经好几年了。
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说,您看看,东南沿海的孩子在十六岁左右就长大成人了。他们不一定会参加高考,那边的人对学术的追求的那份渴望肯定也是不会低的,但是他们考不上大学,照样很坦然的开始了成家立业的闯荡,他们走向社会比较早,或者说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说不定还不愿意往外走,山清水秀的人间天堂的孩子们,谁愿意到大西北的艰苦课堂里来“深造”呢?
也许这是我的短视,我站不到那个高度,所以我看问题就有局限性,但我为西北的孩子们心中难受,也为这种差距而难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