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你看,时间过得就这么快,所以说,“逝者如斯”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考试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无非有两种结局:其一,考得不错,比上学期有了一定的进步;其二,成绩不进反退。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应该在预料之中 。作为老师的我,需要做的只有平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该大喜大悲。因为考得好而沾沾自喜,最容易导致老师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缺点,所谓“一俊遮百丑”嘛。在成绩的光环下,失误与不足都会被洋洋得意的氛围所遮盖;或者,因为考得不好而产生挫折感,直接导致老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到前进的希望,更有甚者会对学生的未来失去信心。但是,一次考试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吗?
其实,无论喜还是悲,都是功利思想在作祟,都是期望短时间内见效的的思想在误导教师与学生。学习是一件短期内就可以见到成效的事吗?似乎是,似乎又不是。说他是,是因为如果老师运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可以在短时间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于以后的事情,那谁也说不清了;说他不是,是因为学习本身的确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做到。很多情况下,老师今天付出努力了,不仅不会立马体现出来,甚至会在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才能够收到效果,更不要说学生水平的上下反复了。这种隐性的付出,自然无法进行显行的评价,更无法从绩效中体现出来。我时常问自己:不与工资挂钩的付出,你愿意承受吗?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追求一种最佳的效果。如果没得选择,那我就先将教会做人这件事放在首位。
班里孩子的成绩参差不齐,是预料中的事。既然是预料中的事,那为何还会患得患失呢?冥冥中,还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被大家所认可的缘故吧!我记得,前几日在两个孩子发生冲突之后,领导很不满意的对我说:“事实证明,你的教育方法是失败的!”我当时什么也没说,也没法说。冲突的确发生在我们班,也的确给领导带来很大的麻烦,这都是事实。既然是事实,我又能说什么呢?教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事件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掌控在教师手里,否则那就不叫教育了。老师不是上帝,掌控不了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所能做的只能在不停的引导中,为学生指一条前进的路。当然,路终究还是学生自己去走的。
作为教师,永远不能够有掌控学生思想的愿景。因为那既不切合实际,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更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作为教师,要有宽广的心胸,能够坦然面对学生成长途中出现的失误与坎坷,失败与迷茫。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
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未来有信心,相信孩子可以做得更好。因为老师的信心真的可以给孩子前进的动力。
作为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与其在孩子出现失误生气与自责,不如静下心来,默默的等待。
是的,那些时日尽管有些漫长,但终究会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9248/15b6f109755217a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