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这本书,重新去看这些故事和对话,感受到的除了简单透明的叙事,更多的是惊奇。他和芸娘结婚23年了。芸娘被贫穷困顿的生活摧折而早逝,她死后5年他写了这本书。13岁相知,18岁结婚,从衣食无忧谈诗游园的少年夫妻,到寄人篱下,四处求告,差点冻毙街头的中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定像是自往生而去来世。
书的跨度,从结婚到成书,有28年。我们的记忆,其实不是录像机,记忆不是摄录并原样封存你的体验,而是从流动的经验中,选择你认为重要的点,以很低的像素去记录事件和对话的轮廓而已。
文章中这种对当年心境的滴水不漏的还原,丝毫不沾染上中年人的灰暗和幻灭感,不止复原了青春时代生活的笑语天真的打闹和玩笑,还带着少年人看待这些事情的心境和情感,我一边吃着沈复的狗粮,一边觉得无法想象,他在写作的时候,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对生活毫无芥蒂,心灵没有留下苦痛和老茧,仍然是如此柔软,如此纯净的心去感受和还原当年。这本书是高度创造意识的自传,而不仅仅是录像机式的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