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太太、太子、丈夫
1. 大、泰(太)
婚姻自古是人生大事。大,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屮,入”,可表生命往复不断的能量源头;也可看作“竖,入,入”,可表生命不断辩证求是。能够让生命不断辩证求是的,就是生命的“神”。
《康熙字典》说:“经史太字俱作大”。就是说五经和《史记》上的“太”原本都写作“大”,即古文以“大”指代神。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经•第二十五章》)就是说这位“先天地生”的神名曰“大”。
太,原是“泰”的大篆异体字。泰,楚简帛写作“大,人”,表示以两相谐调建立键接,以键接彼此互动连接。这就是水氢键的键接互动之态。所以,“泰”大篆写作“大,廾,水”,表示两相互动连接,频频相牵互化,如水在波动中频频往复而聚合。泰,就是“上善若水”(《道经第八章》)“否极泰来”(《《周易·否》》)。就是说居上就下,居下奉献,舍己谦卑之极者,神必佐佑。这个形象就是一位贤良淑德而旺夫的“太太”。
汉武帝时敬奉的最高神称“泰一”。西汉初年尊崇道教。老子说古人称神为“大”是“强为之”,所以借用“太”代替“大”。“大”下面多了一个点,就是大小相生,成微能大。两相互动,彼此相消相连,表现为若有若无,带有不确定性的“子”。此子从小能大,大而发光,子又生子,大而像神,就是一个包融神在内的实体,一个充满生命的精灵。基督在西汉末年降生,他说“我是神的儿子”。历史就这样又一次巧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易·说卦》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都是“混成”之道的写照。“寂兮寥兮”就是说,此物在自身两相频频互动形成的居所中,在相消相连、曲折波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成长变化。天生而能成此像,也能改变和造就新天新地的子,就是“太子”。
1-7《甲骨文编》大,8楚简帛,9-10《六书通》泰。解析:1.倒写的屮,人或翼形。2.两个相连的入。3.倒写的屮,入;竖,两个相谐的撇和捺组成两个相谐的入。4.倒写的屮,六或终。5.倒写的屮,土(通立)。6.圆,大。7.倒写的屮,八,六或终。8.三个入呈磊形。9.大,点。10.大,廾(左,右),水。
大:1.生命永有之人。2.能充满所有。3.生命永有自有;不断进入,永远相切相交在内;生命往复不断的能量源头;生命不断辩证求是;生命能演进不断成为彼此谐调,往复存续之频;所有生命不断演进,终成暗中相谐。4.生命永有的居所;生命往复之所终。5.大光;生命往复成长,在内延续的光,终至为一,大光出离(通立)。6.不见者包容大。7.予取生命、覆庇存留、所有分配。
泰:8.频能彼此连接,持续相谐共振;能完成积累。9.成人之子;神之子;长子;生命往复不断成长,终成精微;一大一小,不断互动连接,点滴长大,从微而大,从大入微。10.神往复赐水;人得活水;神能左右往复波动,逐步谐调聚合频;生命连接不同,能有频率地往复不断变化波动,逐步谐调波在内如水。
2. 及、极
及(一以贯之三),甲骨文写作“人,又”,表示频频互相往复,到时即反。如波被人取得,化为人的能力,又能从人化波而去。这是极限性的来源。极,小篆写作“木,及”,表示生命也是频频往复,有入有出,往复不断成长。所以,生命往复成长,也有波动变化,至极而衰,代有新生,才能致臻无极。有是无的经过(一以贯之三),有限是无限的经过。
《甲骨文编》及,《说文解字》极。1.人,又。2.木,及。
及:频频互相往复,到时即反;如波被人取得,化为人的能力,又能从人化波而去。
极:木之所及,按时而生,按时而落;生命频频往复,有入有出,往复不断成长。
《尚书·洪范》说:“皇建其有极。”皇(风云变换,龙凤呈祥),是相合为一之光,能频化生命而演进,辉煌之像。如光辉煌,建立在拥有“极”往复自如,波动变化的能力上。《道经·第二十八章》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方法和路径)就是说新光点滴渐白,不断成长的过程为黑,为了引领天下人不断得光发光做工,按照上天的引领勤勉工作,德行升华至常,不再心旌摇动,就能复归于那聚合所有无穷奥妙变幻的所在。“无”就是大能升华、与神聚合、上通元气寂寞而无。“无极”,就是往复自如、无穷奥妙变幻的神之所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了就会逝去,“逝”去就归于寂寥混元之态。“远”就是大而微,就是大之反,就是大小同在的“大极”。西汉以后称作“太极”。太极,就是大而复小,小而长大,从有极而至无极,就是“一”永恒而永远发展之道的体现。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注解周易的文集《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方法和路径)就是说太极本为一,生命分而取之,造成两相波动、相牵互化的“两仪”;因为不完全不确定,似是而非即“象”;两仪在时间往复和空间范围中分分合合而成“四象”;生命对四象取舍抉择又分,就是“八卦”。
3. 阴、阳
北宋周敦颐是“程朱理学”的鼻祖。他在《太极图说》中,将《尚书·洪范》的“五行”(仍要归于尘土),即万有转化、分而渐聚的运行,和《易传》“易有太极”,和老子“复归于无极”,三者融汇贯通,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阴,甲骨文写作“亼(ji,入,一),隹(倾斜的白,三个弧形,卜或匕)”,表示两相原本互补合一,如频频互补而合一的白光,被生命牵引,所有光频逐步与生命互动的经过。阳,甲骨文写作“阜,日,辛(倒写的土)”,即生命完成频频变化的进程,光频又完满合一,去土又返,返回包融合一、精微无极的状态。《说文解字》说:“阴,闇(yin)也。闇者,闭门也。”“阳,高,明也。”
亼,就是两相互动,原本为一。土,是复又为一,成就新光,壮大又生的积淀。从亼到土,就是光入而微,点滴渐积而大,也是两相互动,原本为一,持续成长的经过。从亼到辛,就是从极而太极,往复新生的回归。光入暗而静,让万物能动,动而趋光,发光而生。生命重新得力的过程,就是光入暗复生的过程。是为阴阳互化的进程。
《道经·第二十八章》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i)。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e),复归于无极。”谿,为山谷。崇山有谷,蕴藏生命。式,为引领往复作工之道。常德不离弃生命,常德不使人心负轭。使生命代有新生,使人归于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奥妙合一、幻化无限之境。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光像食粮一样,点点滴滴,平平淡淡,而使生命满足。常德经历曲折起伏,复归于平易近人、普普通通之态。就可以为器,为官长。所以,真正的大制才能对所有人均平,不使社会割裂。不割裂,不分化,就是人间的无极之像。此为阴阳互化之妙用。
《甲骨文编》阴,阳。1.亼(ji,入,一),隹(倾斜的白,三个弧形,卜或匕)。2.阜(竖,三个匕),日,辛(倒写的土)。
阴:两相原本互补合一,如频频互补而合一的白光,被生命牵引,所有光频逐步与生命互动的经过;入内之光,如短尾之燕雀,小而多,朴素而灵动。
阳:生命完成频频变化的进程,光频又完满合一,去土又返;人完成生命演进,历经所有频频变化,复归于包融合一、精微无极之境。
阴阳就是两仪,五行就是阴阳两仪交午的运行方式。所以,周敦颐接下来就以太极生两仪、五行互交午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解释《周易•系辞上》所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这样,人既是“极”之道所生,应向《易·说卦》的“混成”之道复归:“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以上为周敦颐《太极图说》原文)周敦颐和程朱理学,是对中国男女和婚姻传统伦理的集成。
北宋周敦颐“易有太极”图,后世称为周氏太极图。
如图,《“易有太极”图》中,从无极“阴静”,到“太极”阳动,到“水火木金”四象交聚生“土”,到男女两相互动生子,形成了“复归于无极”的生命链。“万物化生”,就是从死的理论到活的实践的转化,就是“实践检验真理”。《易·系辞传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理论与实践,就是从死到生、从生而死,就是原始反终。所以《论语·先进篇》说:“未知生,焉知死。”易有太极,就是“上善若水”“否极泰来”的活现。
世界已知最早的“阴阳双鱼”图案发现于乌克兰基辅附近距今6-7千年的特里波耶文明,特里波耶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符号就是“卍”字符(饮水思源)。其后如公元二世纪洪都拉斯科潘和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遗迹、公元五世纪之后的西罗马帝国盾徽中有相同图样。
中国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如距今五千年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中有非典型的旋纹、双鱼、龙纹等图案,在距今三千年的三星堆民间文物中有与星图复合的相同形状。“太极图”一词始于北宋周敦颐《“易有太极”图说》,后传于程朱理学,但并非“阴阳双鱼”图案。南宋张行成《翼玄》所载“易先天图”是目前已知最早儒家采用的“阴阳双鱼”图案。从“易先天”三字可见张行成认为此图早于周易、两元一体之态也先于易理。明代赵撝(hui)谦在《六书本义》中称为“天地自然河图”,赵撝谦说“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
太极图形遍及世界各大古文明,可表两相彼此交替互化,万有相合归元之理。一大一小、点滴长大为“太”;以此两相频频互化之能、往复不断、上下内外起伏成长如树,就是“极”(一以贯之三)。太极图形与卍字符、蹲踞式人形、宇宙树、手印岩画等同被称为祖型符号,是人类文明同源的佐证。人类同源,也是“有物混成”的像。
太极图(左上起):乌克兰特里波耶博物馆外墙图案,2010年上海世博会乌克兰馆的标志图案,洪都拉斯科潘玛雅文明遗址中的图案,西罗马帝国盾徽图案,屈家岭文化彩陶轮,三星堆民间文物“古蜀神人弈棋雕像”中的玉棋盘图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南宋张行成《翼玄》“易先天图”。
4. 子、丈(支)、夫
《老子》说:“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像神,地像神,人也像神。道教的至高神被称为“三清”,“一气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百度百科《崆峒问答》)。泰,简帛文通楷体的“众”,写作“三个人”,和老子所说一致,代表了华夏祖先对上帝本体和本性的认识:他是一位三一真神。《圣经》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大,像一个成人的形象;人大了,“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婚姻,从成人到永远,夫妻相合,白头偕老,圣洁奥妙,身心灵合一,夫妻与孩子合一,都是三位一体,都是神本性的反映。
婚姻,喻示道和神在地上的关系,喻示神的本体。实在是“大”,实在奥妙。说得再明白,做起来还是难。所以,不能没有一个精灵。因为,女有了男,不过有了“难”;男有了女,多了两位“泰山”,却不一定有“太子”。只有让“太太”越来越大,有了“太子”。人有子才是“太”,做了“太上皇”。所以,这位精灵叫“人子“,他使婚姻稳定。既是婚姻的精灵,就是一切的精灵。他是首生的,叫“太子”。(子,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子)
孩子并非大人的“翻版”,而是与大人“神似”。子,是包融人精神在内的实体。子的核心是DNA,双螺旋相互交织,就像“乂”的写法。“乂”也是十字形的斜写,符号义简言之就是“引领相切相交,相切相交而变化”。“子”不但是引领这个艰难过程的核心,还让这个过程变得丰富美妙。子是父母的像也不像,变化无穷,就象无形无像的精;如精有而无,如灵像也不像,所以叫小精灵。“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
从男女而有子,从夫妇而为父母,这也是三位一体。造男造女,是婚姻和家庭之道;男女而生子,是三位一体的神本体的形象,是神本体的奥秘。这奥秘难得为“昏”,这奥秘得着为“因”。金文“婚”的字形中,那个拖妻带子、满面劳苦的人,举起一只手,象祈祷,也象看着空空之手;化空空之手为祈祷之手,明白何为“大”,如何“大”,是“昏”而至“因”之道,是“亏”而至“赢”之道。
丈夫。丈,简帛文写作“一和父”,表示“光之生命相切相交而变化,频与频相互归属”;简牍文通“支”,写作“七或甲,又”,表示“切交之能”。物理学上,光与物质粒子相遇,一定频率的光就被物质吸收,光被“支流”,被生命“支取”,不断化为生命的能量,使生命增长;切交是频明暗相生、虚实两的本质,是光和事物发展运行的内在机制,没有切交就没有测量,是“支持”和“丈量”(一以贯之六)。夫,甲骨文写作”一和大“,表示如光从一而终,与一人相切相交,彼此成就,彼此转变,不断增大;所以夫是丈夫,也是夫人。生命增长,就是生命内在之光的增长;丈夫的能力成长,家中妻子的面子也增加,丈夫与夫人,二者一致。从丈而夫,从夫而人,从内在机制到外在成长、彼此连接、共同成人之道,就是光与生命切交、在生命中彼此连接、再化为波的历程(人,什么是时间)。
简帛文,简牍文,《说文解字》丈(通支)。1.一,父(撇,又)。2.七,刺形的屮或又。3.七,又。
丈:1.光与父相切相交;光不断化为生命的能;光之频,频与频交织,彼此归属,赐予生命,表现为能。2.光与生命相切相交,引领赐予生命;光被生命不断取得(通支)。3.光被生命阻挡分开取得;转变为能。
1《甲骨文编》,2-3《金文编》,4-5简帛文,6《说文解字》夫。解析:1.一,大。2.大,入。3.通“大”。4.土,人。5.大,翼形或人。6.大,八。
夫:1.光与生命相切相交,不断进入人;光不断与神,也与人相切相交,彼此成就,彼此转变;神之光,也是人之光;光不断变大;光不断成为生命的居所;生命从一而终。2.神入其内,人之为人。3,不断进入生命的能力,能永远连接不同的生命。4.转变为光之人;彼此相切相交为一之人。5.大能之人,如神之人。6.神的显明存留;在外显明为大,向上出离为神。
5. 妇(帚)、父、母(女、每、晦)
妇,甲骨文通”帚“,扫帚一扫而”光“,是光消散于无形,一再付出自身的能力,让不同的生命聚合,能再生循环的像;正如夜晚身体得到清扫,重新焕发(什么是寝,什么是梦),”贤妻”扫去丈夫的疲惫和压力,“良母”为抚育孩子的完全付出,莫不如是。
《甲骨文编》妇。解析:1.通帚,倾斜的三,竖,入,凡。2.帚,女。
妇:1.光完全舍己,无形之中能不断与生命聚合,成就转变;除去所有实体存在,永远存留为光(扫帚);能往复赐予引导,不断聚合连接所有不同的。2. 如帚之女;完全赐予生命所有,能不断引领生命相谐,拥有赐予全部生命能力之女;人能再生于女。
父,详见《什么是时间》
《甲骨文编》母。4解析:1.一,女。2.女内竖。3-5.女内两点或两竖。6.通“每”。
母:1.光连接女;如光之女。2.纵横波连接,不断合成为生命在内;波汇合化为内在生命,将所属的永远赐予,不断转化为属神的不见的波。3.生命得着在内存留的,不断出去化为横波。4. 生命从永远得着所有,化为内在存留的,向永远将自身除去改变。5.纵横波连接改变,不断赐予所属的内在生命演进。6.生命不断互相予取,不断发出合成的内在生命,化为横波而去,向永远变化。
夫有神本体的形象和能力,妇有光化为生命、也让生命转变之道,这二者是刚与柔。父是取得和操控实体生命的能力,母是从实体生命转化为内在生命,取得永远的过程,这二者是男与女。刚者如狮,柔者如人;男儿如牛,女儿如凤。这也是神之四面(题记)。
西安碑林博物馆•西汉:四灵画像石。上为朱雀,中正为龙面组成的圆形内有虎,下牛。
有神,就有了男女。
有了男女相合,就有了小精灵。
有了如意婚姻,就有了一切。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