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同儿子学习的这些天,过得快而充实。
我写完了高一衔接历史教材和新买的历史资料三个单元的练习题。写得累了,就看从书店借来的小说—梁晓声的《父亲》《母亲》。
通过读梁晓声的小说,发现他的写作风格和莫言、刘震云有点相似。语言朴实,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置身于广阔的乡村市井,一股浓厚的泥土的气息。
在《父亲》一文中,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在他看来,父亲是一座山,也是一面镜子。
梁晓声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父亲从山东来到哈尔滨,靠出卖体力养活一家五口人,也是最严厉的一家之主。
梁晓声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新买的衣服被同学不小心划破了一个口子,父亲二话不说就一个巴掌上来。从那以后,梁晓声三天不跟父亲说话,幼小的心灵开始抵触父亲。
那个年代生活的困苦加之四个兄弟年纪尚幼,父母亲俩人,一在外忙着挣钱,一个在内忙着照顾孩子,无暇顾及其它,即使三天没出一句话的梁晓声,也没有被父母亲甚至是兄妹发现。
后来,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请梁晓声上来读课文,梁晓声却一直不开口,最后哇啦一场哭了起来,变成了结巴,直到初中才矫正过来。
父亲对孩子严厉的要求让梁晓声的童年增添了一抹色彩,那是一个关于不被重视,不被原谅,渴望爱和尊重的孩子内心最深层次的呼唤——父亲你要尊重和理解我。
同时,那个倔强的父亲,也有柔情的一面。
梁晓声的父亲特爱面子,凡事只想着靠自己解决,能不麻烦别人的坚决不麻烦。
第一件是,自己吃饭时父亲叫多盛一碗,吃了长力气,将来靠力气吃饭,对于年幼的梁晓声来说,自己的将来靠什么吃饭都不清楚,但他却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爱;
第二件是,25岁那年,梁晓场争取到了第三次上大学的推荐,大胆地向父亲打了电报要了200元分成两份送到连长和指导员家,最终却迟迟未送出。
在回去的路上听到父亲工友的一句话让他这一辈子都忘不掉。
“梁师傅真是不容易啊,一块臭豆腐吃三顿,连盘炒菜都舍不得买”。
原来自己的父亲是如此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
和普天下许许多多父亲一样,都是不愿意表达却又无时无刻不关心自己的人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