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港的网红视频播主用了十年时间转型成为自热盒饭、快热快煮盒饭的集团公司,已于6月中旬向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提交了上市资料,即将在纽约交易所上市。
这对于中国一大帮做自热盒饭、自热火锅、快热快煮盒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行业内的大事件,其作用可能接近于2019年5月美国Beyond Meat这个植物肉企业在纽交所上市带来的在全球的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对于预制菜和植物肉行业都将有所推动。
消息一出,我的微信里立刻有个企业吵吵嚷嚷,说凭什么她的企业可以上市,没有技术啊,没有专利啊,一大团抱怨。
笔者浏览了这个总部位于香港的日日煮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觉得这个企业的履历有特点。创始人朱嘉盈原本是香港汇丰证券研究部负责人,工作压力大,业余在厨房里制作美食本是为了减压,后来在Facebook上发布菜谱和制作录像,积累了不少粉丝,2017年在录象内容里带货,销售的东西比较杂乱,2019年开始专注于自热火锅和快热快煮的盒饭。2014年以来开始融资,迄今已融了八次资,依靠这些融资,在大陆收购或控股了一些线下经销商和线上网点及推广公司,今年五月更是在美国收购了一个品牌。这样就购置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盒饭产业链。
自身最初是做行研的,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大刀阔斧的开辟出了一个完整的国内和少量的国际网络。
其管理团队来自百事可乐、达能、红牛等一些国际大品牌的高管,如果这些能人未能成为高管,就被聘为顾问。正如巴西3G资本的三个创始人强调的企业文化那样,高素质人才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个特点是,在公司发展早期,主动攀大腕儿,和大腕儿建立合作关系。比如2020年和有嘉吉集团背景的位于安徽的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必斐爱(PFI)合作,后来必斐爱背后的重要投资伙伴璞瑞资本(Proterra Capital)成为其投资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间接地进入了嘉吉集团的谱系。日日煮有些产品后来也采用了雀巢生产的植物肉,和雀巢也拉上了关系。
总之,日日煮的操盘思路是大思路大手笔,攀大腕儿,最后自己也成了大腕儿。
反观我群里的那个大名不平的企业,相比之下,它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管理团队的素质不强,很多也是兼职半职,很多老乡把持了重要岗位,一个夫妻店的样子。整个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大的动作没有,只做了那些围绕产品做宣传的公众号和软文,企业品牌和创始人的品牌根本没有投入什么时间和经历。就好比每天都在一个小胡同跳着挑子叫卖。相比之下,日日煮的创始人朱嘉盈不光有产品介绍的线下线上推广内容,她本人在LinkedIn等多家国际商务社交平台有个人网页、也有日日煮的企业网页,网页上的内容更新活跃,基本上每周都有新内容,篇篇都关乎企业运作的大事件和品牌建设。相比之下,那家鸣不平的企业实际上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只有微信公众号和在几个社交网站上有账号,只是做产品推广和促销。这家企业曾想聘请某行业人士做顾问,后者提出了费用问题,这位企业负责人竟然说:“我和某某某不拿工资,还要往里掏钱,你们顾问怎么可以要拿什么报酬呢?”后者听了一愣,觉得匪夷所思,完全不按市场规则和行业规矩办事。那个为潜在的顾问聊完天走人,觉得开了眼界,但浪费了时间。熟悉这位负责人的一个跨国公司前高管对我说,其企业经营风格也是比较随性,更像个癫狂任性的艺术家,再加上刚愎自用,因而对其颇有微词。
群里那家企业的负责人言辞激愤,我也是理解的。她也是女性,颜值不低,更曾在某些电视频道上做过美食节目,家族在国内外都有餐饮经营的背景。产品和日日煮类似。创业时间也大都雷同。但创业思路和战略格局有着很大区别的。
日日煮要上市了,其实它的销售业绩也是有点不太常规,按理说,过去三年的销售额要呈上升态势才好,它不,2022年的销售额比前一年低了2千多万(实际销售额接近1.8亿元人民币),但是,这个企业展现出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构建完整产业链的能力,快速调整其商业模式的反应速度和能力,走出香港,迈向大陆,继而步向美国和东南亚市场的快捷步伐,还是给很多投资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或憧憬余地。这绝非一般的生产型销售推动型的企业所能企及的。
笔者所在的上海高纲咨询有时为一些快销企业做融资策划,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没有专门负责公关、品牌和与投资人接洽的员工,基本上都是一把手或二把手包揽了,说好要做的事情往往执行不力,或延误了时机,在投资人面前说话比较随性,如果是饭局中或是豪饮后,说话更是惊世骇俗,给投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投资人有时采取先扬后抑、高举高打的方式和潜在投资标的企业谈话,这有时候让企业方更是防不胜防,跟头连连。有时候往往在最后关头发生了事故,导致融资失败,投资人一去不回头。
一个有着宏大叙事能力的团队,一个言谈举止拿捏得当的团队,一个展现出和投资人的企业文化沾亲带故的融资团队,正是投资界喜欢接触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