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号院长会议上,决定尽快在章丘上文化墙。由我主要牵头负责这件事情。现在整个事情还没有完结,但是过程中有了许多的收获,先记录下来
过程和思考
最开始我对文化墙的认知就是最普通的挂在墙上的那种板子。比如这样:
网络图片,侵权删所以我当时准备联系3家打印社来做,在已经联系了两家的时候(道克图文、新世纪),正好院长在和人事商量事情,我就汇报了一下:“现在联系了2家打印社,还准备再联系一家,后天去章丘实地看看”。院长当时正在忙,就随口说了一句:“都是打印社吗,要不要请专门的设计公司去?” 于是我就联系了UI设计,让他找找朋友有没有认识的专门做设计的公司。
最终是2家打印社(红豆、道克图文)和一家专门做文化墙设计的公司(沐汐),总共4家去考察的现场。总体沐兮从沟通态度、案例展示、对我们的热情程度完全超越其他2家。沐兮还带我和世振实地看了他们给章丘某个局做的项目,我照了几个照片,大致如下:
这个案例当时对我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在我对文化墙的认知停留在那种规则的长方形板子的时候,这种文化墙看起来太高端了。此时我惊出一身冷汗,院长说的找专门的设计公司说的太对了。如果当时没听院长那貌似随意的一个建议“要不要请专门的设计公司”,那可想而知最终方案将会很烂。那就是从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3家看完的第二天就是春节放假了。第二天我对昨天看文化墙的过程做了一个总结并写成了文章(文章较长,且与本次主题无关,我放在最后作为附录),在写总结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现在专门做设计的公司简直碾压另外两家打印社,这样并不利于竞争,也就不利于我们院里。所以我联系UI设计说我们还需要在年后再联系2家专门做设计的公司去看现场,现在沐汐太优秀了,咱们得给他找个竞争对手。
年后UI设计又联系了4家公司,经过几轮的角逐,最终剩下3家公司,3家公司方案各不相同,在我看来完全是不相上下。此时院长问我和UI的看法。我俩说了自己比较看好的公司。院长指点我们说,在这种时候,就要想清楚我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的文化墙是“要有惊艳效果的;能体现我们在线教育的现代感,引领未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兴动这家公司是最符合我们的,他的整个设计很有现代感。另外两家比较一般,而且你们俩注意到没有,另外两家做的项目都是区县级的单位,并没有国字号、省、市的案例。” 这次看完方案,我比较庆幸的是, 幸亏当时在只有沐汐一家独大的时候,及时引进了新的设计公司,不然最终我们选定了沐汐,但是效果并不是怎么好。同时,想清楚了我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去挑选方案就不必纠结了。这就是方向的问题。而且说到另外两家是区县级的水平之后,我突然想到之前院长和我跟世振说可以实地去他们公司看看。当时我理解的是去看他们的案例,经过这次,我突然明白当时院长是让我们实地考察他们的公司,看他们公司的规模、实力水平。但是当时我理解错了,并没有去实地看公司,也不知道看哪些东西。
最终选定了兴动之后,和兴动联系就是他们了,可以走招标流程了。这时候他突然说自己之前理解的招标不是政府采购,二是像现在这样几家一起竞争。我跟他详细讲了什么叫走招标流程,他最终还是坚持不走招标流程,一直说可以把设计和上墙制作分开。我们的原则就是必须走招标流程,他们现在触碰了这个无法谈的原则,那就没法合作了。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于招标是完全不了解的。在和他把招标流程详细解释了之后,他还是坚持不走,这时候我就怀疑他们公司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而且之前他们也没有任何政府采购的案例。这让我更加倾向于不选择他们了。这时候我又想起了院长叮嘱我和世振的, 去他们公司实地看看。 又发现了这个实地考察方法的科学之处——筛选掉那些不合格的公司。
小结
从整个过程来看,走了很多弯路。走弯路的原因是原则不明确、大方向有错误,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现在假设再有一个文化墙的项目让做的话,我想需要明确这么几个原则和方向:
原则:
1)明确我们的需求:我们要的是惊艳的效果,要体现我们的现代感,引领未来,国字号的水平而非区县级水平。
2)必须要走招标流程
大方向:
1)筛选公司资质,比如实地考察、让对方发过往案例、看对方案例是给那个层级做的、查询对方给的案例是否是真的
2)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重设计就要找设计公司做。
3)多找人竞争
明确了原则和大方向之后,再去做事情就会少走弯路,而且保证了做事的质量和效果。 这就是做文化墙工作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