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陪伴孩子与人交往和自信的小故事

一个陪伴孩子与人交往和自信的小故事

作者: 霜霜_bb0c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9:37 被阅读0次

    你是否因为过孩子扭扭捏捏而生气过呢?

    你是否因为过孩子不自信不大方不会说话而吵过孩子呢?

    你是否一字一句,一言一行教会过孩子什么是正确吗?

    ……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陪伴孩子如何落地热爱生活学以致用、如何与人交往和自信的小故事:

    昨天做完事情去买面条,顺便路过航铄(6岁)家,就去他家了

    看到航铄在写作业,航铄姐姐桐桐(9岁)已经写完(她的写作业习惯和认真的态度一直都特别好)在旁边玩儿,妈妈(小丽)在做自己的事情,这是很温馨的一幕,谁在谁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她家因为中午吃什么饭的事情而不能统一,姐姐说吃大米,弟弟说吃饺子,妈妈(小丽)说有饼可以做烩菜,于是妈妈准备给姐姐蒸大米,给弟弟买一袋饺子,(这个过程,我在旁边观察着)

    我介入说:家庭达不成共识的模式出来了,从一个吃饭能不能看见和体现出来呢?

    妈妈很快意识到了,于是再次给孩子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吃大米。

    妈妈准备去买菜,我把多多(韩敏老师家的孩子4周岁)买菜的故事讲给了她妈妈听,我也知道平时偶尔航铄和姐姐会一起去买东西呀,就了解了这次为啥不让闺女去买呢?

    小丽表示今天买的有些多,怕买不好(看到了家长的担心和不放手)

    我问桐桐:你能不能买好?

    她说能呀。

    我问她:那今天买的菜有些多,记不住怎么办?妈妈想的写到纸上拿着看着买,你觉得这个方法如何?

    桐桐因为不太想去而有情绪说: 妈妈总是写的字潦草,看不清。(看到了孩子不直接说不想去,而是找借口)

    妈妈说: 那你来写

    桐桐说: 不想自己写(看到了当不是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怎样都不行都不满意,同时又不自己说出来自己的目的)

    我又介入了,给桐桐说: 你说吃大米,弟弟和妈妈都尊重你的选择放弃自己的选择吃大米,你能不能也做些什么呢?

    桐桐当时眼中有光了,马上去写菜单了,写了六七样,妈妈很细心,把每样的数量也都标记清楚

    出发时,我又叫住了孩子,给她分析到那里后会遇见的情况(引导孩子学会预测事情,同时也担心孩子到那儿后一看人多买的又多会中途放弃,抵触与不自信越来越重了): 到那里后一种是人很多,卖菜的很忙,顾不上给你拿,一种是人家不忙可以帮助你一起拿,你会如何做呢?你会选择自己挑选呢?还是一直等待呢?

    孩子说: 会自己挑选

    我又给孩子梳理和启发她自己思考挑选时注意的事项: 挑选时,你会怎样挑选呢?是挑选大的,小的,光滑的还是疙疙瘩瘩的呢?……

    孩子说: 我选大的,光滑的

    于是孩子开心的出发了。

    一会儿孩子提着一兜菜回来了,妈妈看了看,土豆,西葫芦确实是大的又光滑呢!妈妈对了对单子看着少两样,一样是皮渣一样是黄豆芽

    孩子说黄豆芽没了卖完了,皮渣自己没有找到就没有买(这个在我意料之中,会有缺少种类)

    我说: 那一种是不买了也不吃,一种是再去挑战一下再去问问看看到底有没有了呢?是自己以为的没有了还是真的没有了呢?

    孩子选择再去挑战(这是我特别出乎意料的)

    于是又把多多有礼貌去买菜的事情再次给她讲解(启发桐桐也有礼貌的给卖菜者说话): 奶奶,有皮渣吗?我要一块皮渣

    并给我们演练后才出发

    几分钟后孩子就开心的买着回来了

    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着光芒,心中的喜悦和自信是散发出来的!

    通过这个故事,越来越有深刻的感觉,每一件事都是来提升能力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有的所学都将为更好的落地生活。

    孩子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百千次的陪伴的,这个陪伴是需要陪伴者一字一句,甚至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都需要去教的,教给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就是品质和素质体现。再一次验证了,孩子任何不具备的能力,是陪伴者没有教,不是孩子不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不会是很正常的。正因为孩子不会才有了陪伴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陪伴者就是要陪伴孩子一次次一个个从不会到会。

    如果你看到孩子不会,你都可以深深的自责是自己没有教会,是自己以往错误的模式造成,那你还会指责孩子吗?是自己造就了孩子的今天!你会深深的自责和忏悔,孩子还会因为你的指责而恐惧和叛逆吗?

    越来越了解为什么姬老师教孩子言行举止、坐立行走是那么的细致和深刻,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到姬老师家八岁的女儿出落的那么大方和自信,做起事儿来思维就完全跟个大人一样有条有条有理的,甚至比大人还清晰。一个人外在的行为就是在呈现一个内在的心情。可以看到模式的复制与传承,反之,当看到一个人思维比较乱的时候,肯定也就是他,小的时候就没有这样清晰的人这样去陪伴他有清晰的思路。童年就像是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候装进去什么,长大后就能摸到什么。

    如果陪伴者在孩子从出生起就一次次的陪伴她做到正确,她会一直持续的正确下去,比如在孩子6岁你才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那从现在开始每一次做到正确还不够,还需要把6岁之前的功课一样一样的补回来,就像现在我30岁了,还在学习如何说话,如何做事,现在就是在补这30年都没有具备了的能力和品质,这同样也验证了有些人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疗养童年的缺失,有些人用童年来成就一辈子。

    教育之门,一旦踏入“深似海”,就不想离开,因为不知者无畏,当你知道了、了解了、明白了、相信了的时候就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和改下去。

    人一生只有修身正己,唯有修身正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陪伴孩子与人交往和自信的小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vy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