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字本义
“曜变天目”中的“曜”是来自中国的古汉字,曜,读作yào。基本字义:1、照耀;明亮:“日出有曜”--《诗经·桧风·羔裘》;
2、日、月、五星均称“曜”,即: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七个星合称“七曜”。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七曜”的含义
七曜又称七政、七纬、七耀。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填星、镇星)七大行星的一种总称,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
此外,“七曜”在武术中还有特殊含义,形意拳中称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曜。
日本藤田馆藏曜变天目在国外,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如:月神主管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称“月曜日”;火神主管星期二,即称“火曜日”;水神主管星期三,即称“水曜日”;木神主管星期四,即称“木曜日”;金神主管星期五,即称“金曜日”;土神主管星期六,即称“土曜日”;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即称“日曜日”。这一称谓现在日本和韩国仍然使用。
“变”字本义
变,其本义是:弹琴时手指在不同琴弦间移动。 大家知道,一个善于弹奏出美妙曲子的人,一定是善于变化的,不会一直单调地拨动同一根琴弦。
“变”字本义图解“曜变”的含义
所谓“窑变” 或者“曜变”之“变”,就是器物在窑内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气氛的不同,甚至其他不可预测的特殊原因而导致窑内瓷器的器型、釉色、釉面等等,产生意料不到的变化,呈现出完全超越预期效果甚至超乎想象的面貌来。
“曜变天目”中的“曜变”是指“变成曜一样”的意思,“曜变天目”就是“烧制成同曜(日、月)一样的建盏”。
“曜变”一词的由来
在日本,“曜变”一般也称“耀变”,如静嘉堂藏曜变天目的旧时原内箱盖上墨书“耀变”,根津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的内、外箱盖上均书有“曜变”。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认为窑变即为曜变。1363年日本的《佛日庵公物目录》《尺素往来》有“窑变”记录,《新札往来》《桂川地藏记》有“容变”记载。
曜变,最早出现这一名词的是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禅林小歌》一书的记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日本著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教授说:日本最早的“曜变”记录见《能阿相传集》:“曜变(建盏之名)天下稀有之物,釉色如豹皮,建盏中之上上品也”。
接着相阿弥的成书于永正八年(1511年)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录足利将军与朋友们对其所收藏的唐物进行评鉴:“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陆金喜曜变作品“窑变”的含义
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明季稗史汇编《明季稗史汇编》明末野史。著名的《扬州十日记》及《嘉定屠城记略》(即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都知道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在其中(亦见于《荆驼逸史》)。
“曜变”一词在中国的出现
中国出现曜变名词是明万历间(1573~1619年)谢肇淛的《五杂俎》载“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疑为怪耳。近来不用人故无复曜变”,《中国陶瓷史》主编叶哲民先生认为“曜变”一词最早出现于《五杂俎》,故认为曾凡先生所说“建窑之中‘曜变’一词却来源于日本”,是“反以国外文献为依据而议论纷纷莫知所云,未免有数典忘祖之憾”。
油滴建盏细节其实,“曜”在我国虽较早出现,如“七曜”(日月与五星之合称)、“日出有曜”等,但不见用于陶瓷命名。日本室町时代的文献《能阿相传集》有“曜变(建盏之名)天下稀有之物,釉色如豹皮,建盏中之上上品也”的记载,成书于1511年的《君台观左右帐记》的“曜变”记载早于我国《五杂俎》“传闻初开窑……曜变”。
兔毫建盏细节“曜变”是从“窑变”转化而来
曜变,实际上应该就是从“窑变”转化而来(二者的发音不但在汉语中相同,在日语中发音也完全相同)。在中国陶瓷界早有窑变一说,通常意义下的窑变指非人工描绘、因釉水在窑炉内自然变化产生的釉色效果。钧窑就有窑变,建盏的“自然(结晶)釉”所产生的花纹,也属于窑变。
曜变建盏细节和太空图比较窑变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窑病,二是窑宝。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瓷器业的札记著作《南窑笔记》记载:"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南窑笔记《南窑笔记》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张九钺,是清代重要的古陶瓷专著,准确记录了景德镇鼎盛时期瓷器生产过程,对古窑及景德镇窑仿作瓷器特点、工料、制作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堪比,对研究我国陶瓷制作及发展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陶工视“窑变”为“妖”
中国古代的窑工们通常对窑变都十分敬畏的,认为是“窑神爷”发怒的结果,或者是窑场受到妖魔诅咒的结果,又或是“国之大变”的预兆,古人对窑变有很多的记载,例如《清波杂志》说:"饶州景德镇,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又如明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吉州窑时说"相传宋文丞相过此,窑变为玉,遂不烧。"
清波杂志周煇的《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书中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
又据《景德镇陶录》:"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此时尽变玉,工惧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故景德镇多永和陶工,按此亦元初事……。"又据明末清初方以智《游永和记》说:"宋末窑变,乃移于饶,或曰土断,近之不见。"
2009年杭州出土曜变残件当时的陶工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从迷信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它是"妖"。在宋代建窑中,也把曜变盏当做“妖器”,一经发现,便予废弃,这或许是建盏曜变天目至今存世极少的缘故。
2009年杭州出土曜变残件在中国本土没有出现曜变建盏的原因
在中国本土,无论是传世文物,还是出土文物,过去从未发现完整的“曜变建盏”,对建盏“曜变”现象,中国的古陶瓷专家和日本专家有不同的解读,根据对建窑的考察,中国古陶瓷专家认为,“曜变”是“窑变”的结果,而非千锤百炼刻意为之。
陆金喜曜变作品之所以没有传世文物,是因为,一来“窑变器”可遇不可求,非建窑常态化产品,所以罕见;二来即使偶尔出现,中国人认为这类窑变器乃“妖器”,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的产物,是不祥的,不可保留,所以就会毁弃、深埋。
2009年在杭州出土的曜变残件“窑变”器之美引人入胜
但久而久之,窑户们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建宁府水吉建窑的曜变建盏,可谓变化莫测,诡异绮丽,仪态万方。这就是日本人钟情崇尚收藏曜变,并视为国宝的原因。
静嘉堂馆藏国宝曜变天目日本典籍《禅林小歌》中将曜变列为“建盏至高无上的神品”,就是指在黑色底釉上聚集着不规则的圆点,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由于曜变的烧成难度极大,故现今仅日本馆藏三件宋代曜变茶碗。
这三件被日本列为国宝级别的建盏,其一是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盏(该曜变盏原为日本淀城城主稻叶家所有,故又称稻叶天目),其二是大阪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盏(该曜变盏原为德川家族代代相传的镇家之宝,也是权力的象征),其三是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天目盏。
龙光院馆藏曜变天目三件天目盏中品相最佳、釉色最为精彩的是静嘉堂文库收藏的曜变天目,黑底釉色中散发着银色斑斓,而众多斑点的四周又泛着蓝色淡彩,因光线、角度的不同瞬息万变,堪称鬼斧神工,被日本人称为“碗中宇宙”、“世界第一名碗”。藤田美术馆收藏的这只曜变天目,虽然没有稻叶天目的斑斓釉彩,咋看之下,朴素无华,但只要有光线照射,它别具一格的美妙条纹就显露无疑,引人入胜。
世界第一名碗日本古陶瓷学界把这种曜变建盏的出现,归为千锤百炼并受到天神的意志干预而成的神器,是“非人力之巧所能加”的,因此将其列为国宝,并给予几近痴迷的崇拜。
陆金喜曜变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