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了:“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而依然热爱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总是充满沟沟坎坎,荆棘丛生,但是每天依然准时奔波在生活的路上。即使我们都知道,再明亮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再美满的生活也有无法与人言说的痛,想说而说不出口的痛,正如张丽均的散文集《我懂你的欲言又止》,其实既是懂别人也是懂自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隐痛,可是我们依然希望自己是那个可以对生活笑颜如花的人。

张丽均是朱自清的隔代弟子,也强悍也温软的畅销书作家,人称琴心剑胆的“均哥”。她的文风自然灵动、清丽脱俗,出版个人文集二十余部。多篇文章被选入国内和新加坡中小学课本,多篇文章入选全国高考、各省市中考试卷。
《我懂你的欲言欲止》这本书分为七辑。第一辑和书同名“我懂你的欲言又止”,身为女性的我被深深的吸进了文字里。文中将使用拉拉裤的妈妈们形容成“怪兽”,对女性在生活中、工作中的艰难之处叙述的淋漓尽致,将“怪兽”妈妈们平常无法与人言说的痛娓娓道来,让所有的读者能够看到作为职场女强人,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她们背后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懂得尊重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在这个被“物化”绑架的时代,不论男女都只有随着前行。作者的一句“生计与疾患,粗暴的掠走了多少人的安全感?多少人在隐忍中含泪弯腰捡起那碎落一地的尊严?”仿佛成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普遍现象,职场白领,无法自主行动的患者,不管内心多么不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纷纷穿上了拉拉裤,因为生活让我们学会了隐忍,我们还得继续前进。
虽然表面上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风头无两的样子,仿佛他们是生活的宠儿,可是谁又能懂得他们背后的艰辛。有时候越是没有倾诉欲望的人越是被重伤过的人,因为伤的浅的可以风淡云轻的诉说给任何人,而伤的深的却只愿自己暗中疗愈,不能倾诉于任何人,那是属于自己的隐秘。
很久以前我有个同事,单位基本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婆媳关系不好,她老公不懂人情世故,不做家务,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离婚或者沉寂沉沦。而另一个同事从来都是笑谈家事,儿子是她的骄傲,丈夫的事业风生水起,公婆通情达理,但是却在不久的后来离婚了,至于离婚的理由没有人知道,她也从不对人说。
能说出来的都不叫伤,说不出口的才是真正的伤,这伤可能已经深入骨髓,不能提起,哪怕偶尔梦回,也能疼的撕心裂肺。
而辑三“只将窄梦付宽春”里那篇“自心华屋永不灭”,咋看像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一篇文章,但我阅读后却知道这其实是面对生活的一个态度。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餐饮、工作、生活,甚至最为宝贵的爱情也仿佛是随着节奏摇摆,进入了速递轨道。我们总是爱着爱着就厌了,飞着飞着就累了。
记得我一度羡慕在工厂流水线上班的人,觉得他们的工作惬意没有压力,下班后不用再想着工作。但是有一次,我们组的同事为了完成一份制作,为了高效,整整一天我们以流水线的模式去制作,待到傍晚我心里冒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流水线的工作平淡到我想吐!
但是看书写读后感,写评论我却坚持了下来,即使在我工作忙到飞起来的时候,我也依然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本的习惯,最关键的是我乐于其中,并不觉得辛苦,或者说辛苦也是我心甘情愿的。所以生活需要一种态度,工作需要一种态度,而爱情其实也需要一种态度。这态度往深里说就是一种信仰,而信仰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依靠。
辑六的“活成一座花园”是我内心最向往的生活。但是这需要我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一定是工作赚钱,而是学会舍学会取悦,舍得放弃,舍得取悦。取悦听起来不像一个褒义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快乐的真谛。因为取悦并不是要你为了钱去取悦别人,为了前途去取悦别人。这里的取悦是为了让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赞美身边的人,花草树木,甚至头顶的白云,只有我们发现自己的周围处处是美,我们才会从内心取悦自己。
往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总以为诗和远方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但是当我们学会赞美,学会取悦身边的一切,我们会发现,离我们最近的也许就是最美的风景,我们的生活也许正是别人想要的生活。旅游不过是从远方到这里,从这里到远方!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是中国某小山村的一个人,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来到了某国家,走在街头的时候,看到一个抽奖就随手参与了,结果抽到了特等奖,其他人为他欢呼鼓掌,而他却一脸的生不如死,因为奖品为到中国xx市xx县七日游,这个地方正是她出发的地方。
大部分人都看不见身边的风景,而为远方疯狂!
张丽均的文字有治愈人心的魔力,但是绝不是心灵鸡汤。她的《我懂你的欲言又止》将我们人生中无数个欲言又止的瞬间,用温柔细腻的文字和饱满丰润的笔触细细描摹出来,为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注入微暖和煦的春风,让我们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尊重。
生活就是由一个个欲言又止的瞬间串成,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去理解别人的欲言又止,尊重别人的欲言又止。是的,理解、尊重和懂得一样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