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芽糖
麦芽很早就想整理一下罗振宇在深圳卫视直播的2017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倒不是因为罗胖会预测点什么,而是他总结得特别棒。
总结有用吗?
太有用了。
很多时候,你认为“创新创造”是天赋使然。其实,不过是源于N多次实践和对过往的不断复盘。
对这次演讲,麦芽来回删改很多次。最终总结为6个大要点,愿你有收获。
01
2017年的感受:强、快。
过往2017年的感受是什么?
罗振宇的这场演讲里,有两个字:
1强: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过去的一年,腾讯总市值开始超越美国Facebook,阿里的市值也曾一度超越亚马逊。这两家互联网头部公司的业绩高增,及股价带来的变化,非常惊人。
这么大的规模,仍然能以这样的速度上涨。正显示着大象会跳舞的力量。
不仅国内互联网巨头如此。美国前五大可公司,股价几乎都翻了一番。不止互联网,甚至化工、玻璃、面板、精密仪器制造等等,很多行业全球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者恒大,强者恒强。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老师,用一个词来总结这个现象,叫“黑洞效应”。
如果一家企业,如果具备网络协同,又有数据智能。那么它会像黑洞一样,把周边的资源全部卷进去,越卷越大。
2快。非常快。
机器快、公司快、市场快。
这三者的快,用游戏行业里的一个细节表现得极为深刻:
2017年的10月30日,小米公司发布了一款叫小米枪战的游戏。
也就是我们说的“吃鸡游戏”。
这一发布,点爆了暗流涌动的竞争。默默在开发的网易、腾讯,甚至英雄互娱应书岭都先后在一周之内,宣布自家“吃鸡游戏”的发布。
舞台从悄无声息,变成炮火连天....
速度非常快。为什么要这么快?
因为先发优势成为一种压倒性优势,逼迫各竞争者玩命的快。快到惨无人道:据说腾讯吃鸡游戏团队的作息是:247。一天24小时,一周干7天。三班倒......
还有一点是:用户演化快。
上半年,大家在玩“王者农药”,年中开始“吃鸡”,到年末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养蛙”了。中场,还插入了“许默”“李泽言”......
用户的视觉快速的迭代更新,哪里能容许你慢?!
快、强,让我们变得非常焦虑。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快的更新迭代速度、又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后来这刚进场者,还有没有机会?我跟不上变化,会不会淘汰?
02
属于后来者、不是强者的机会。
不是强者,还有没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第一个维度:放眼全球来看。处于弱势、又后来者的中国有没有机会。国产手机从基本没有全球地位然后逆袭给出了答案。
华为、小米、VIVO、OPPPO,都成为了全球巨头。
而智能行业里:电动智能汽车,是又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机会。尽管在技术上,中国企业还有差距。但我们在市场环境上,几乎有压倒性优势。人口密度大、人才多,成本低。
第二个城市维度:很多消费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崛起。
比如喜茶,起源广东江门;三只松鼠,起家安徽芜湖;周黑鸭,起家武汉;永辉超市、韩都衣舍在济南。
为什么二三线城市能逆袭?
峰瑞资本李丰:“这其实就是中国人口决定。”中国的人口分布,绝大部分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它的消费价格接受能力,消费口味,它的供应链成熟程度,是最好的品牌实验室。
第三个维度:普通人的逆袭。
小知识小经验的积累,“溢出式”力量,让中国出现平凡创新的机会。
前者罗胖举了四通一达做例子。但麦芽认为“古茗”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奶茶店“喜茶”很有名,但诞生于浙江台州一个小镇名为“古茗”的奶茶店,现在全国有1200家。可能比喜茶还要多。
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就是比别人多了一个日常经验积累的小细节:灯一定要比别家亮。
这在乌漆墨黑小镇,灯亮一点,客户就默认店干净一点。
后者“溢出式”力量,说的是什么呢?
中国成熟的模式,往外输出就能平淌。比如中国直播输出到国外的BIGO,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直播公司。创始人是欢聚时代的李学凌;
比如输出到国外的快递公司J&T,成立两年,成为印尼数一数二的公司。创始人为中国一家手机公司的当地负责人,名叫李杰;
比如输出到中东跨境电商Jollychic.com,已经成为中东的亚马逊,是中东最大的电商。做的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中东。
中国游戏、电视剧等等,都开始显现溢出效应......
这点麦芽特别想插播一句:同样的溢出式发展,在网贷领域也有发生。
国内消费分期、个人小额现金贷发展红火,竞争激烈。还有监管强压。但这家网贷平台,其消费分期、个人小额现金贷资产业务做的是东南亚市场。(估计有小伙伴已经想到是哪家)
多少回避掉监管强压,还因为东南亚更加不发达的金融市场,而让互联网信贷、新金融有大好的发展机会。
麦芽也极其看好。
因为这“小知识”创新创业、溢出式机会,让我们迎来这个时代平凡创新的机会。
人人都有驱动发展与自我发展的机会。罗胖管这叫“动车组脑洞”。
03
互联网新玩法:精耕细作,自成体系的机会。(罗胖管这叫“热带雨林脑洞”)
意思是:要从流量思维,转变为超级用户思维。
互联网里评估一个产品、一个事做得好不好,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叫“流量”。
流量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一个用户,只是棋盘上的一颗子。马云爸爸点一下链接、和我点一下链接,没什么区别。很冰冷。
农耕时代的超级用户思维则不一样:不仅关心有多少用户,更关心有多少超级用户。
什么是农耕时代?
就是圈一块地,种一季粮,精耕细作,秋收冬藏。自留地里面的庄稼,跟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
它不是流量,是花心血交的朋友、同道,如孵化的孩子搬珍贵。
这点对麦芽启发特别大。
麦芽2018年才真正开始认真对待自己手中这个自媒体账号:要舍弃,还是继续?
在微信蓝海已过,流量被瓜分完毕。而自己才刚刚开始,可能每天来阅读麦芽文章的也只有那么几百人。
那么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又是否还有机会?!
在这,麦芽或已经找到些许答案:能够有精耕细作耐心,机会还有。
这里也感谢各位老铁。这么早就关注了麦芽,且持续关注麦芽(尤其在麦芽这还没什么人气的这个时候)。你们都是麦芽的超级用户。
感谢你们。
......
(整理的内容有些长,未免阅读冗长,麦芽切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今天先这样,未完的部分明天继续。)
作者:麦芽糖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麦芽识财(ID:MYshica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