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去假想这样一个场景,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的地球这颗行星上,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其他任何的人类,你所有的行为,没有任何一个外在的标准来评价自己,那你还会有一个内在的标准去衡量你自己吗,在这个只有你一个人的星球上你还需要评价或者标准吗,你所有的行动和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你所有的行动和努力还会依据一些你看重的准则吗。
我想,如果场景的设定要求是你虽孤身一人但不能选择死亡,那么,你活下去就是意义,这个意义起源于简单的场景设定,你不能死。你的生命意义在于见证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起起伏伏。我不禁在想,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有意义。
其实,也不知道现今的地球上,有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孤独寂寥,天地之间,独来独往,没有任何瓜葛。要真是这样,那他还是个人吗,要是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来定义的话。
写上面这一段不是为了抒发想象,我希望用这个视角,让我们去看看自律是否基于什么样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自律的根本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其实,也许根本就不必分清楚),从一个稍微跳脱或者广阔的角度去看看自己和别人,去跳出自己看自己,我们是怎么理解自律,我们的自律是律给自己还是律给别人的,而又如何让自律为我们人这一生起到生而为人不负光阴的助益。
这个想象给我造成的结果是,我认为人的自律如何,基于一个普遍而有用的问题,你得问,自己是一个什么人,或者你想成为什么人。最终,人是因内部动因而去内外互动发挥作为。任由人自己去做,人的能动性很强,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不管一个什么起点的人必然有自己的限制条件,人自出生起天然有外部约束,人会遭遇外部纪律的约束。社会规范,文明属性,潜意识,他人眼光等等。如果外部纷繁复杂的评价规范聚成一片广袤的海洋,那么我们个体就是海浪里一颗小小海藻,随波荡漾,我们内心如何适应这汹涌的浪潮获得安定呢。是随着风吹浪打,一生湿透,还是包裹坚定内核,历练内心自我成就呢。我选择自我磨炼,我想修炼自己依循自己内在的纪律约束,强于一世浮萍随波荡漾于纷繁的不定。于是,我理解自律应该和自己是一个在什么情绪状态无关,自律和一个什么时间节点无关,自律,应当是在任何客观情况和任何主观心境下,你都依照自己内心的纪律,准则来要求自己,可能约等于内在操守,可能约等于不断修养成的个人品性或者个人风格,可能约等于王阳明的“吾心光明”,总之,有了这个内在,一个人可以保持继续行动,不受干扰的能力。
即不受某因素影响,继续某一顺其内在之道指引的自然行为。这个行为符合你自己形成的纪律。
一个人内心的“道”已经捋顺,有了规律的基础,然后才有在术的层面上,形成自我管理的一些纪律,不然盲目的纪律加身就是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难以持续。
为什么吃饭不需要自律,不管多懒得人,都要吃,不管某一餐你饿不饿,也许你说这是刚需。我想说,我们不妨可以理解,自律的底层也应该围绕刚需。你为什么要自律,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接着去想为什么要用这条纪律,然后就是把自律换算成自己要做的事,到了这个时间点,就该出现在什么事情上,没有多余的考虑,不用额外的纠结,因为你早已想清楚,理通顺,因为自律之道,已在你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