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挪窝
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容易变得僵化与麻木,生命力会慢慢消失,所以需要出去走走——蒋勋
看见这句话就被击中了心湖。
有一阵子,每天上班时耳机里传来的是蒋勋解读《红楼梦》的音频,能把经典书籍与为人处事融合,辅以个性化解读,融合得如此完美,蒋勋真的太厉害了。
而这句话,恰恰为我近期不知所云和不知所措的出走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诠释和让我信服的理由。
看来我的这次出走还不是那么错到离谱。回头想想,还是有所得有所悟的。
我一直知道“人挪活树挪死”这一说法,可真正挪了,却有这样相当多的忐忑和纠结啊,有时否定自我,有时暗自庆幸。
挪了之后,眼界和视野与之前同日而语,视野打开了一些,见到了不同的人和物,体验到不同的工作节奏,接触到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人这一生就是该见到更多的“风”和“浪”,方不负此行。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句: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看来,我有这样一段经历,该是意外之喜。

2.看开
打开朋友圈看到梁老师的这段“早安心语”赶紧记下来。
这就是对我的一种精神慰藉。

看得开一点,伤得就会少一点。
这是一种好心态。
心态的“态”字,从拆字的角度来说,就是心再大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没有太多的大是大非,往往就在这一点上。
心态决定了活法和干法,干法与活法的高低又会收获到不同的生活质量。
电梯里遇到在十楼工作的一位和我身份相似、年龄长我不少的老大哥,正和另外一位同事交谈着去羽毛球馆打完几局的心得,言谈间那神采飞扬是挡不住的,举手投足间的活力四射充盈于电梯逼仄的空间。老大哥早晨不到6点就已赶到运动馆,持续不断的挥汗如雨,让身体保持着远超年龄的活力和机能。在别人打着哈欠、邋遢邋里邋遢,甚至连早餐都顾不得吃的匆忙中,他神清气爽的来到办公室,工作状态和效果能同日而语吗?
这样的活法,堪称人群中的标杆。
之前的一次饭局中我了解到他当年也经历了许多不如意和勘不破,很明显,曾经经历过的打不倒的挫折,最终成为他未来前行的铠甲。
如今活得恣意又潇洒。
果然,看得开一些,伤的就会少一些。
这不是一种生存技能,而是一种生活技巧。
反观自身,挪不挪窝已不太重要,不必在已失去和得不到之间辗转反侧,身体的出走(挪挪窝)和心灵的出走(阅读或静观他人最优活法、干法)都可以提升自我。
唯有一点,活在当下,以临在的心态,心流的心态,过好每一分每一秒,有闲适心情在通勤路上听听书或音乐,同时不忘看日出日落,细嗅花香,聆听鸟语啁啾,回到家中,卸下面具和外在角色,全身心投入热气腾腾的生活,与家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和谐相处,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出走,不管在哪里,身和心都在这后方的温馨港湾休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