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父母和子女做一个“冲突原因”调查,那么清单上第一大矛盾必定是“学习”。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亲子之间则更容易因为学习发生冲突。
父母嫌弃孩子不学习、整天就想着玩游戏、对什么都无所谓;孩子则是埋怨父母管太多,什么事情都要来插一脚。
这个冲突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存在一个误区:
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学习是因为缺少督促,是因为给的压力还不够,所以孩子才会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没有动力。
但去看看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孩子也不是24小时被父母盯着。
我们不妨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厌学?父母又能帮助孩子做什么呢?
缺少学习成就感
我们接收过不少从重点中学休学回家的孩子,他们休学的原因也很简单:考试考差了。
大家可能会觉得惊讶,成绩差了又不是不能考回来,有必要休学吗?
这些优等生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在下一次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些无法抹去的想法盘踞心头:
“我要超过多少人才能重新考回去?”
“如果这次又考砸了怎么办?”
优等生们往往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当他们无法达到这个期待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强烈的恐惧不安,并且否定自己。
当孩子自我评价低,他们会采用自我保护的状态面对压力,例如回避学校,回避学业,回避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出一种慢悠悠和无所谓的状态。
如果青少年在学习中的体验通常是挫败的、失败的,是自己不够好的,那么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在关系中也会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尊严的降低,失去自我价值,也就缺乏了学习动力,选择逃离学习。
负面情绪积压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为一个优等生,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学业可以达到父母和自己的期待。
当没有实现的时候,青少年会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比如说挫败、难过、自责。
而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所以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简单地压抑这些情绪,不去面对。
随着情绪越积越多,他们需要用更多的力量压住情绪,很多青少年的力量都被这样消耗了,无法用来继续学习。
如果孩子某次没考好,父母就会有生气、愤怒的表现,而青春期的孩子又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哪怕父母没有直接表明,孩子也会觉得他们在批评自己,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
父母经常陷入一个误区:他们一边不停地批评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到处都是问题;一边又希望孩子可以快乐地,更好地成长。
孩子厌学固然是孩子的问题,但也会有父母的因素。当问题出现时,父母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现,还要能看到问题的核心,否则我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在解决问题中把问题给放大了。
「免责与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为大众科普教育知识,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进行删除。对本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私信进行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