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12页,121000字;阅读时长:3小时6分
2022年第14本。
很早之前就把这本书加到了待读书架里,一直以为是“家庭教育方法论”之类的理论书。前几天无意看到同名台剧,一共10集,每2集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剧只看到第5集,演员演的非常好,剧情魔幻成分很多。
在阅读计划之外,又开了这本溜号书,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
和剧的观感很不一样,台剧的情感更充沛、矛盾更激烈一些,而且有一些魔幻色彩。书是纪实的,作者是家教老师,选取了9个家教生涯中遇到的家庭问题,第一视角尽量客观的再现了这些家庭的种种问题。
文字很顺畅,不怎么煽情,读完之后也并不会开心。
如台剧的弹幕上,有很多人刷屏能在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一样,书里的每个故事,看似不可理喻,离生活很远,但往自己身上想一想,很多场景都能套上过去的某个片段,又或者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场景。
书里的家庭,大多都家庭优渥,大多都父爱缺席;其中好几位母亲都是高学历,放弃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把养孩子当项目带,把孩子的成绩当自己的KPI。
不同的人,会从不懂角度来解读吧。
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霸道、专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的影子,看到那个如故事里的软弱小孩一样的自己的曾经。指责、怪罪那些过分强制、不考虑孩子死活,一心只想着成绩的父母。
有孩子的人,可能想的会多一点,即能投射出自己当小孩时对自由、理解、温暖的向往,似乎也能理解那些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为人父母的苦心;但同时,又很难在“做什么才能真正对孩子的未来有好处”的问题上做选择,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表达爱,怎么帮助他们成长,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什么时候应该拉紧。
前些日子听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课程,亲子关系章节的老师用了“合作者”来形容亲子关系:共生的生命合伙人、共长的成长合伙人,以及共学的教育合伙人。我觉得很对,大家都是要一起学习的,学着当父母,学着长大。
不知道是课程的原因,还是这本书的原因,全书看完之后,脑海里一直浮现的是“安全感”三个字。
不提各种教育心理学理论,也不提原生家庭的种种,似乎当下能做的,就是花力气给自己,也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坚定的信赖、安全又温暖,就足以让孩子接纳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去与困难战斗,而不是花半辈子时间与自己与过去和解。
道理都懂,做到太难。
推荐阅读,有孩子的可以反思反思自己;
没孩子的也可以换个视角看看过去,说不定能和内心的执拗化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