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文章里有一句话,大意是:大部分人身边都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励志故事来激励自己前进。
当时是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很浅,但是经过七年的社会经历,渐渐意识到这句话的现实残酷性。
刘德华的《笨小孩》里有依据歌词,“发现那 城市里朋友们不用去灌溉 花自然 会开”,当时也不怎么理解,现在懂了。
大学的时候,无论是有钱的同学,还是没钱的同学,大家的差距都看起来没那么大,无非就是在穿衣吃饭泡妞上面有点差距,大多数时候,大家还是单纯的学生活动,抽烟,喝酒,打球,没有必要过多的攀比,或者通过物质彰显什么。
也许是纯真暂时掩盖了贫富差距的实质。
毕业工作之后,差距就慢慢的表现了出来。
比如我自己,毕业后就不好意思再从家里要钱,但是条件好的同学,家里会每个月继续给生活费,有的四五千,有的两三千,甚至比我们的工资都要高。
所以毕业的时候,我们几个农村来的孩子,选择了合租,每个月平摊起来也就两百多块钱。
条件不错的同学,一个人两室一厅很常见。我们没有自己的空间,每个月的收入很多时候还不够开支,于是那时候我们几个天天做饭吃。
就像那句话说的,贫穷限制了思维,确实是这样的。
条件好的同学没有经济压力,可以专心搞工作;条件差的同学因为经济紧张,工作的时候难免被工作之外的压力所影响。
更打破我们认知的是,我们都还在为生活费发愁的时候,条件好的同学,家里开始为他们买房买车。
更夸张的是,一个同学08年,在我们大二的时候,家里已经在市中心给他买了房。听说前段时间房子卖了,净赚200多万,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几十年的收入。
这是经济基础方面的。
同学大多在银行上班,这是个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
我做过对比分析,家里有关系的,能拉去存款的,现在的岗位级别是最高的,生活也是最悠闲的。他们的工作选择,家庭不仅给了支持,也给了充分的指导。
但是,他们的命运没有改变,只是他们父母的能力和资源的整合和延续罢了。
家里没关系的,现在基本还是在基层工作,收入没有质的提升,做一些非核心的工作,生活质量也一般。
讽刺的是,一个同学还是客户经理,他支行的一把手是系里的同学。
或许时间的进一步沉淀会有更大的机会,但是短期来看,出头之日或者改变命运,还是没什么机会。
这是资源方面的。
改变命运,应该是经济基础的彻底改变,每个月拿工资还贷款,捉襟见肘,还是贫穷,和城市里的同学大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短期超越不了。
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时候婚房是别墅,父母送了辆奔驰,她的起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终点。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城市人先天就是干的过农村人。
不过事在人为,抛开传统的,身边有两个同学,一个是暴发户,这个不做过多分析,那样的机会和渠道普通人难以遇到,概率实在太小。
另外一位,这是所有同学里,唯一一个自己改变命运的。
典型的农村出身,父母年迈,上学的时候通过小生意已经实现了自立。毕业后在县郊信用社扎根数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房和车,现在是县里一个支行的二把手,地位有了,金钱虽然不多,但在县城已经算高收入。这才算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命运。
前天和发小喝酒,谈到了他的经历,先前是公司里普普通通的城市经理,靠着自己的坚持,做到了省会城市管理层。
这是沉淀的结果。
没有经济基础,没有家庭关系:沉淀,加一个足够振奋的目标,是改变命运的本质;或者像暴发户一样,寻找并抓住一个飞跃的机会,也是改变命运的本质。
不然,天天为了金钱发愁,依然是贫穷;为了金钱出卖健康,依然是贫穷;为了金钱泯灭个性和自由,依然是贫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