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贷之家的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月底网贷正常运营平台1906家,环比上个月的1931家减少了25家,成交量为2081.99亿元,环比12月下降了7.39%,创下了11个月以来新低。平台数量相比2017年1月的2388家,下降了482家,平均每月减少40家,监管趋紧加快了网贷行业的合规化进程,各网贷平台正在积极冲刺整改备案。
自从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网贷行业正式步入有法可依的崭新阶段。随后,网贷行业政策法规紧密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的相继出台,促使“1+3”监管体系的落地。随着2017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各平台加快了合规的步伐,导致了2018年1月份成交量的下滑。
同时,我们根据历年数据显示,2016年及2017年网贷行业在年关前,网贷人气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投资人在年底一般会回收资金,相对减少投资的额度。伴随整改备案的推进,延续了2017年12月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的下降的趋势,借款人数环比下降6.3%,投资人数环比下降了3.9%,然而贷款余额却增至12493.9亿元,环比上升了2.03%。正值网贷行业整改备案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平台剥离不合规业务,停止小额现金贷业务成为借款端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
目前,网贷行业各平台在紧密锣鼓安排整改备案工作,各省市都在依据“1+3”监管体系,出台适宜本地区的整改备案的办法、指引或通知等文件,积极引导网贷行业加快合规监管的步伐。虽然目前监管没有设置数量指标,北京监管回复的是只要平台合规就能备案,但是据行业统计,首次能完成的备案的平台有限,因为临近期限,还有相当一部分平台没有整改完成。
备案对于网贷行业来讲是一场大考,资金存管银行的合规,不同的省份就有不同的规定,资金存管的属地化也会增加平台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办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认证的机构也需要加紧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办理以及工商要增加“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成为硬性的指标;不合规业务的剥离也是需要时间的。
对于整改备案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这一问题,民信金控集团的专家告诉记者:“根据2017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网贷备案工作要在2018年6月底完成,届时没完成整改备案的机构所面临的是要不重组,要不就按规定注销取缔。完成备案工作只不过是监管的开始,并不是监管的终结,合规守法依然是网贷机构的立足之本。”
据行业专家指出,能够完成首批备案的网贷机构不会超过400家,那么完成备案的机构同样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网贷行业所要面临的将是拼优质资产和风控的硬实力之战,同时也会促使行业向集约化发展,使行业更加的规范、秩序、阳光,也会坚固投资人对于整个行业的信心,形成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