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赋能成长,登高望远。新时期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双新”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大数据、云平台、核心素养等新理念、新手段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躬耕教坛,虚心求教,做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我们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我们要育人育心,满腔赤诚,做无怨无悔的奉献者;我们要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做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不断向下扎根,不断向上生长,不断向外辐射。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躬身入局,内化沉淀,拒绝躺平,登高望远。突破瓶颈,精彩破圈。
第一是信仰力。
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信仰主义者。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和时代楷模张桂梅学习,守住心中那盏信仰之灯,成为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信仰主义者。
第二是专注力。
伟大来自坚守,坚守成就伟大,有心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无荫。肇始于热爱,守望于责任;肇始于责任,守望于使命。由喜欢到热爱,由热爱到责任,由责任到使命。教育需要专注,教育需要坚守,教育需要抛却浮躁,咬定青山不放松,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任外边风云变幻,心中永守清风明月。
名师窦桂梅说, 究竟什么是教师的工匠精神:先匠气十足,再神气十足;先低头奋斗,再抬头看天。
第三是表达力
于永正先生说,教育家一定是有故事的人,也一定是会讲故事的人。德育工作要勤于记录,乐于反思,长于表达,勇于展示。要让总结成为一种自觉。
第四是学习力。
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
窦桂梅说:“学习是最好的保养,人外在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因读书而蓬勃葱茏。”
第五是转化力
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教育之成,成在转化。
第六是思想力。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做先进思想的实践者,也要做教育实践的思想者。
第七是驱动力。
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没有退路。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它永不放弃。凡为驱动,皆为成长;凡为驱动,皆为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