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能错过》个人推荐指数3.0(10分制)
带着对崔永元老师的崇敬,对他的品味毫不怀疑,再加上网上一片赞誉,并为其得不到院线的排片而各种抱不平,我几乎预先肯定的认为这部院线“遗珠”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即使娱乐性不强,观赏价值也一定毋庸置疑。而事实是:院线对此片的怠慢,非常合情合理。
这就是崔永元个人“国产老电影爱好”的一个分享,就像一个老人家逮着年轻人兴致盎然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有了电灯的兴奋以及电力如何逐渐改变人类生活,具有何等的价值和意义。听者只能努力上扬嘴角,不忍打断。这个类比有点刻薄,但我的观影感受很类似。这部纪录片,放在中央12台电影频道播放,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收视率,我甚至觉得这部纪录片是电视台不收,才不改头不换面搬进影院。
姑且不说在影院幕布上,画质是家庭投影机级别的,开画就是标准陈年央视纪录片风格,拿腔拿调的央范主持人,头部打着高光,故作高深却言之无物地引出崔永元,对数量有限的内蒙古民族电影,从解放前到解放后按片介绍。(先容我打个哈欠......)然后,一众老年内蒙古电影工作者(so called 艺术家)坐成一排,讲述当年拍摄电影的艰苦和感动,“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民族文化传承”等等关键词如预而至......只是当轮到斯琴高娃老师用这些字眼表达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深沉担忧的时候,我愕了一下,毕竟高娃老师可是早年就移民国外,主动中断在中国的演艺事业,而在中国繁荣之后,才回国重新投身于利润丰厚的国内演艺圈。我实在不能理解她对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心程度。
而完全多余的那位央范主持人,贡献就是切了一些面带微笑,频频点头,眼神故作专注的镜头,甚至跟讲述人都不是一个场景。后半段估计剪辑师都觉得主持人再切进镜头就莫名其妙了,所以就没了主持人。至于崔永元,只是在开头部分站在台前,对开头几部电影做了介绍,后面就完全“怠工”了,只是切进了几个他坐在老式放映机旁看片的镜头。这是最让我失望的部分,即便是电视纪录片节目,也不该如此前后不连贯,完全拼凑的感觉。
说回老电影,它的价值本就是见仁见智的。就像有人喜欢收藏邮票,有人喜欢收藏火柴盒,喜欢的人可能从中甘之如饴,能延申出许多故事和情怀;而不喜欢的人只会点点头说:你喜欢就好。而一定要上升到“历史纪念”和“文化价值”,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历了一段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程,总有一些东西在当时的眼界范畴里震撼到你,在你的记忆里留下烙印而有了特别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东西在另一代人的人生阶段里,已然稀松平常甚至毫无感觉。我觉得怀旧应该是小众或者私人的,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怀旧的锚本就抛在不同的“当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