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男性公务员找女教师结婚,生个儿子继续考公务员,考上公务员后找女教师结婚,如此循环往复。
看到这则消息我不禁沉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放眼周围,仿佛公务员找的结婚对象大都是体制内的,也就是说体制内的找体制内的结婚,很少见到体制内的找个做生意的结婚,哪怕对方是富二代。
同样,女教师可以找男公务员结婚,可是男教师找的结婚对象却大多都是女教师,很少有体制外的。是不是很奇怪?
究其原因无外乎阶级固化,试想一个体制内的找一个体制外的,生活方式不同,作息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体制内的只有找一个体制内的才会有共同语言,共同话题。两个人的圈子也是固定的,不会谁怀疑谁,也有沟通的话题,而如果找一个体制外的则可能会因为对方的生活方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
举个例子来说,公务员朝九晚五,找一个体制外的人结婚,面临的问题则可能是自己都下班回家了另一半还在加班,没有双休,没有年假,两个人的作息始终不能保持一致,没有孩子了还敢说,有孩子则很容易就引发家庭矛盾,单是每天谁做饭谁做家务谁辅导孩子作业接送孩子都是天大的难题。
再比如说一个人工作相对稳定,而另一个人则经常需要出差,需要陪客户,时间长了即使另一半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也容易使对方胡思乱想,毕竟结婚的意义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而如今两个人结婚了却不能在一起生活,每天都要面对这样那样的生活问题,时间长了真的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激化,难以调和,除非另一方有强大的忍耐力和包容心,但有时候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码事。即便你心里想要做一个好媳妇或者好丈夫,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面对另一半的家庭角色缺失,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你白天要上班晚上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家庭,更何况是你一个人面对这一大摊子难题,除非一个人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工作,但放弃工作也就意味着和社会脱节,和社会脱节就会导致婚姻的破裂。总之,无论你怎样选择受伤害的都是体制内的那一个,所以为了避免如此,倒不如结婚时就选择体制内的对象结婚。
虽然体制内和体制外各有千秋,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三观不同,结合在一起很难收获幸福。所以哪怕是对方是富二代也很少有公务员会选择,毕竟实现阶级跨越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则很难实现阶级跨越,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已足矣,所以阶级固化严重,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自己的阶级里匍匐前进,像一只蜗牛一样,阶级成了自己的壳,即使背着很沉也舍不得取下。
网友评论